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失地农民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和必然的现象。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正经历着每年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大量转移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鉴于“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模式仍旧明显,昆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差别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继续扩大的态势。一方面,昆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另一方面,昆明市的城市化发展却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政府没有把城市化发展中的资金和资源恰当的投放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同时缺乏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补偿等问题的高度关注,使得失地农民在政策扶持和制度安排上均处于弱势地位,被迫承担着失去土地和利益受损的双重压力,致使农民在丧失土地这一最根本的生存基础、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源和唯一低成本生活方式的同时还不能获得合理的权益和保障,无法分享城市化所带来的成果,难以享受城市化发展的收益。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农民对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认同。如果解决不好这一问题势必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另外,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到要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使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得到保障。鉴于此,本文选择以昆明市作为调查样点,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和安置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引入国内外相关的安置补偿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作为本文写作研究的理论框架;继而,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对昆明市不同区位、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民征地前后的收入来源变化、支出变化、失地后的就业情况和失地农民发展情况等多个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昆明市安置补偿方式和政策,找出目前昆明市在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方面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再次,从失地安置部分和征地补偿部分进行实证分析,依次分析失地农民对安置方式、现行征地补偿政策满意度和失地后生活满意度的意愿表达和意愿选择,选取相关变量建立模型,对影响失地农民安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第四,在问卷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昆明市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现有的关于失地农民安置补偿问题的观点和理论哪些被证实或基本证实是符合昆明市失地农民的心理经历和失地现状的。并探讨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观点、理论基于实证分析的政策含义以及对昆明市征地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最终提出完善昆明市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现有的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相关文献理论中,大多数征地补偿及安置政策的案例研究都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进行的,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诸如昆明市等地区的征地安置补偿问题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际上,经济欠发达地区征地安置补偿中的问题更加严重,地方政府低价补偿现象更为普遍,失地农民的处境也更为艰难,在这些地区制定出因地制宜的安置方式和补偿政策也更为迫切。因此,本文力图在征地安置补偿问题上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以期研究出适合昆明市失地农民实际情况的安置方式和补偿政策。另外,本文提出将公益性征地和非公益性征地均按市价补偿的新原则纳入昆明市的征地制度之中,但是仍明确指出政府在法律严格规定的公益用地范围内,拥有最终依法征地的权力。同时提出不论何种性质的征地在征地过程中都有必要引入谈判机制,由政府或用地单位与农民个体(集体)进行谈判以确定补偿标准和安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