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发生了两次巨大变革。一是六、七十年代的临海型布局趋势,起因于世界多数主要产钢国,因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越米越依赖国外,加之海运业的发展及先进大型运矿专用船的普遍使用以及装卸机械的现代化。二是九十年代以来的空间重组趋势,起因于全球钢铁工业竞争压力增大,增长空间缩小,生存环境恶化,一些钢铁公司从追求更大规模经济效益出发,积极开展战略联盟,不断地进行联合重组。我国钢铁工业属典型的资源型布局模式,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产钢大国。然而,正如世界钢铁工业的两次巨大变革一样,我国钢铁工业由于受国内资源、环境、市场及国外产品竞争的压力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所不同的是两个过程叠加在了一起,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形成极大挑战。由此,通过探讨我国钢铁工业的空间组织演化,剖析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环境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所处发展阶段,提出我国钢铁工业空间发展方向和空间重组模式,这对于钢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论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主要探讨:
(1)钢铁工业空间组织演化及影响机制。钢铁工业的空间组织过程反映了钢铁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的要求,通过对国内钢铁工业空间布局和空间集中度的分析,指出我国钢铁工业空间组织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如地域分散、企业规模小、资源环境和运输压力大,这对今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壮大和参与世界竞争产生了极大制约作用。针对问题成因,论文从发展环境演变的角度,概况了重工业发展战略、矿产资源分布与供给、技术进步、消费市场和产业政策五个方面对钢铁工业空间发展的作用机制。
(2)钢铁工业发展阶段的判定。结合空间组织演化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国内钢铁工业发展阶段进行判定分析。通过与发达国家钢铁工业发展在矿产资源消费、产品和产业、区位转移等方面生命周期过程的比较,指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上涨幅度,并将越来越依赖进口铁矿石,今后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国外铁矿石将是钢铁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产品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展示了我国钢铁工业仍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当前发展水平仅相当于美、英等工业化发达国家20世纪初的水平,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产业区位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产业发展的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区位转移趋势,但就目前来看,国内钢铁行业发展再集中趋势还没有完全明朗化,产业发展仍面临着布局优化调整的重要任务。
(3)区域竞争力和空间发展方向。钢铁工业区域集中程度的变化实质上是区际间各种影响要素相互竞争的结果,钢铁工业区域竞争力是钢铁工业区域集中转移的驱动力。提高区域集中度就要以钢铁工业区域竞争力为依据优化钢铁工业空间组织。论文通过对我国各省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指出,沿海沿江地区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但是特定区域内的生产专业化、产业集中化、资源最优化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六大区域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钢铁企业重组和重组模式。企业重组是提高钢铁工业集中度、扩大规模经济效益,并以此适应国际钢铁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论文评价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近几年国内已发生重组的企业所获得的重组效益,同时也指出尽管重组后,企业效益得到明显改善,但在重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浅议了适应我国钢铁企业的重组模式。
(5)宝钢与首钢的案例分析。宝钢建设和发展是外向型发展的转折点,而首钢搬迁则是受资源环境等要素变化的驱动,两者都集中反映了我国钢铁工业空间组织结构调整的特点。通过案例再次展现了国内外钢铁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我国钢铁工业适应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的空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