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浪潮的加剧,使得全世界出现了文化趋同的现象。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开始逐渐地一致化——艺术领域也是如此。自设计界步入现代主义以来,涌现出了无数的新艺术思潮和运动,与音乐中的新世纪(New age)风格一样,这些新生思想被媒体广泛宣传,遍及世界各地。
园林设计是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其设计理念、风格、内在精神和表现手法自然也会受到这股全球化风潮的影响。中古时期那种一目了然的传统民族韵味已经变得模糊,现代园林更趋向于一种中性的、混合式的风格。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让园林明确地体现出某一特定地域的风格和特色,保持当地原有的传统民族精神和底蕴,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尝试运用类型学的设计思想和手法,在科学的规划分析的前提下,探索出一套既能够保有地域历史风貌、又能够充分适应现代社会的设计方法。
首先,对类型学理论的起源、发展、流派和内容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重点阐述了当代建筑类型学的主要思想流派及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在“原型类型学”和“范型类型学”的基础上,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并可以分为两大主要部分:即从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和与从地区中寻找“原型”的新地域主义(Neo-Regionalism)。
其次,探索了与园林构成形式有关的理论,包括相关概念、原理和影响因素等等。构成形式是园林创作的骨架,是整体景观的形成基础,这也是本文为何将其作为探讨类型学设计方法应用对象的原因。文章还总结出了能够影响园林构成形式的三个因素:即美学原理、功能使用和地域特征。其中,地域特征即是联系新地域主义类型学和园林构成形式的纽带。
最后,在完整充分的理论基础上,将类型学的设计方法运用到对园林构成形式的研究中,结合前文内容,以实例来说明类型学对园林构成形式的限定性影响,从而总结出了在特定条件(给定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时)下合理的园林构成形式原型及类型学设计模式。
文中采用了查阅相关理论、收集历史资料、踏勘现场、拍摄照片、人物访谈和数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相辅佐的研究模式,对园林构成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分析问卷数据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较好地反映出客观规律。本课题从国内外部分类似个案中汲取相关经验,将园林构成形式的研究过程分为城市、具体作品和构成要素三个尺度,由表及里地对不同尺度上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剖析,最后再将三个尺度的研究结果加以综合,从而得出了有关长春市园林构成形式的原型和类型学设计模式的结论。
本文的行文结构是与缜密的逻辑思维相呼应的。逻辑思维力求清晰顺畅,环环相扣;观点力求合理新颖;分析力求细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