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碳配分行为的低碳Si-Mn钢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微结构为马氏体与铁素体组织的双相钢是主要的汽车用钢之一,但因其两相界面交界处为薄弱区,易于断裂,不能满足高强度级别需求。而Q&P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热处理工艺,即在保温配分过程中碳原子可以从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中进行扩散。因此本文对低碳的Si-Mn钢进行热轧DQ&P处理,获得马氏体与铁素体双相组织,并存在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可利用碳配分的工艺特点,使马氏体与铁素体相界面处富碳的同时残余奥氏体更加稳定,最终会提高晶界处的结合能力。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工艺参数对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情况,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MMS-300热模拟实验机对0.078%C实验钢进行热模拟试验,通过组织观察及XRD物相分析,研究了变形温度,卷取温度及弛豫对实验钢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不大,由于实验温度840℃接近实验钢的两相区,因此在此温度变形获得了较多的铁素体组织。在300℃以上卷取配分获得较多的残余奥氏体组织。经弛豫处理的实验钢在360℃卷取保温时残余奥氏体含量达到最大值为9.18%。(2)通过实验室热轧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热轧工艺对0.078%C实验钢的组织与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为880℃,开冷温度为830℃,卷取温度为225℃时,实验钢的抗拉强度达到820MPa,断后延伸率与强塑积分别为24.13%与20160MPa%,其综合性能良好。(3)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热轧工艺对0.12%C实验钢的组织与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为880℃,并在760℃开始冷却,330℃卷取配分获得了马氏体与铁素体组织,此时实验钢的抗拉强度达到875MPa,断后延伸率为25.58%,强塑积为22380MPa%,而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也达到了最大值为14.67%。(4)以理想固溶体化学势的表达式为基础,研究了实验钢在DQ&P工艺下的卷取保温配分过程中的碳原子扩散的热力学。通过对已建立的碳原子在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中化学势的曲面图分析,可以得出:在温度逐渐降低的卷取配分阶段,碳原子在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两相中的化学势会达到平衡,并且会存在多个温度使碳原子配分达到平衡。
其他文献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进行识别的技术,由于其一系列优点,已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目前贴上标签的人或物品的可视化、自动化管理
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强、操作方便、组成简单、成本低、可应用范围广、无生物毒性等特点,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食品分析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已显示出其应用前景,已引起国内外研
随着当前以酸雨、雾霾为首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的治理逐渐成为能源生产的重要环节。SNCR脱硝技术以其成熟、应用广泛的特点成为我国燃煤电厂控制NO_X污染的重要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对频谱效率和用户体验数据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 MIMO)是获得高速率传输以及
燃煤电站对于SO2和NOx的排放控制日益严格,研究低成本联合脱除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基于钙基吸收剂的CO2、SO2和NO联合脱除新思路,制备了具有较高CO2捕集性能的复合
高效的机器人导航需要提前获得地图。为了自动获得地图,需要机器人在保证地图完全覆盖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成本和时间探索未知环境。针对单机器人系统检测速度慢、环境信息感知
光电化学(PEC)生物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结合了生物分析,光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的优势已成为生命分析领域重要的研究前沿之一。由于激发信号(光)与输出信号(电流或电压)由两
17β-雌二醇(E2)是一种天然类固醇雌激素,同时也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即使较低的浓度也会对生物体造成毒害作用,导致生物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因此,开发一种快速、高效、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提高,软件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同时,由于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发人员的疏忽,导致软
冰川运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冰川运动进行监测能够为研究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提供直观的数据。冰川流速场作为冰川运动中最重要的监测指标,是研究冰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