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市场国有企业、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形成,但由于正处经济转型期,及不同市场主体竞争地位不平等与竞争实力差距悬殊的市场特性,且至今反垄断法尚未出台等,使得中国市场不同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关系与市场行为更复杂,从而在市场重组中垄断行为与垄断结构更容易形成。本论文先构建了一个转型期市场垄断理论基础,即产权结构、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间互动机制,然后立足中国市场特性,从市场主体结构角度提出三元市场结构,即行政垄断、经济性垄断与过度竞争,来深入分析不同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关系。跨国公司与国有企业因各有竞争优势而在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它们之间的合资、并购行为对市场竞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论文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与大型跨国公司间的合资博弈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间的合资对民营企业竞争空间的影响及其民营企业的策略性反应;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合资过程中的各自竞争优势的变迁;不同市场主体与政府的博弈过程及政府政策偏向对它们之间竞争关系的影响。而博弈过程中的谋求垄断地位等行为将通过影响不同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关系而内在地推动市场结构演变。为此,论文研究了行政垄断向经济性垄断市场结构与过度竞争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其动态均衡。论文还通过实证与案例分析对一些理论与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与总结。最后在经济全球化与高技术行业迅速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对中国三元市场结构的垄断与竞争进行进一步分析。本论文的主要观点有:(1)转型期的中国市场内,不同市场主体竞争地位与竞争性质并不相同,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行政垄断、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经济性垄断与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过度竞争并存的三元结构。(2)在行政垄断尚未被打破情况下,拥有行政垄断优势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与拥有经济性垄断优势的大型跨国公司间的合资,会对民营企业竞争空间产生挤压。(3)在跨国公司具有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情况下,跨国公司能够在与国有企业合资中逐渐转移与侵蚀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优势。(4)政府政策偏向容易产生排挤效应与棘轮效应,加剧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平等。(5)跨国公司的大举进驻在带来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同时,也将内在地推动行政垄断向经济性垄断市场结构演变以及过度竞争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