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子源是微波电真空器件的核心部件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器件不断往高频率、小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受尺寸共渡效应的影响,微波真空器件的频率不断提高,所需的电流密度不断增加,而尺寸却越来越小,传统的热阴极已难以满足高频率太赫兹器件的需求。冷阴极具有无需加热、体积小、电流密度大等特点,是毫米波和太赫兹器件的理想电子源。然而冷阴极由于发射不均匀,引起局域发射尖端热量聚集严重。在极端条件下,冷阴极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源是微波电真空器件的核心部件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器件不断往高频率、小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受尺寸共渡效应的影响,微波真空器件的频率不断提高,所需的电流密度不断增加,而尺寸却越来越小,传统的热阴极已难以满足高频率太赫兹器件的需求。冷阴极具有无需加热、体积小、电流密度大等特点,是毫米波和太赫兹器件的理想电子源。然而冷阴极由于发射不均匀,引起局域发射尖端热量聚集严重。在极端条件下,冷阴极的局部热流密度可超过10 k W/cm~2,远超过阴极材料的导热能力。目前冷阴极的发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这成为冷阴极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微流体散热是在电子器件的基底内部制备微米级的流道,使器件获得极大的散热能力。研究表明,其峰值散热能力可达到30 k W/cm~2,是提高大功率电子器件散热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对场发射冷阴极基底进行微流体散热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协同设计研究,并进行场发射试验,研究散热对阴极发射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流体散热衬底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协同设计研究。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散热模型进行仿真,模拟不同结构和参数对微流体散热影响,包括:流体的流动特性、换热面积、流速等流体仿真;通道的深宽、换热面积和流体的流速等结构仿真;以及流体层流性、扰流结构、通道压降、通道入口结构等综合仿真设计。微流体散热衬底制备和分析测试研究。根据仿真结果加工散热衬底、采用磁控溅射沉积金属薄膜电阻作为热源。在搭建散热测试平台时由于需要与真空腔结合,故设计特定的进出水口结构并完成散热衬底装配。最后进行散热能力测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微流体散热冷阴极制备与性能测试研究。探索阴极的制作工艺,包括发射材料选择、浆料配制、退火温度等。本文设计了两种结构的片上电子源,在制备完成后对形貌进行表征。最后测试不同条件下的发射性能,结果表明平面型纳米真空电子源由于加工过程不完善,发射性能差;垂直型纳米真空电子源发射性能好。散热测试结果表明,微流体散热衬底对电子源的发射性能有一定提升。
其他文献
太赫兹频段处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具有诸多优势,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在通讯、生物医学、军事、航空航天和天文观测等领域都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多种技术原因,尤其是缺少功率适中、性能稳定可靠的太赫兹源,这无疑是大大限制了太赫兹技术应用的推广。因此,寻找更大功率、频带更宽的太赫兹源成了国内外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随着行波管的工作频率进入太赫兹频段,由于尺寸共渡效应的影响,慢波结构的尺寸变得
回旋速调管作为回旋放大器具有高输出功率以及具有一定带宽的特点,在兆瓦级输出上有独特的优势。在电子干扰、雷达、通信、可控热核聚变、等离子加热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Q频段兆瓦级回旋速调管,对回旋速调管高频结构设计过程和线性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冷腔分析和粒子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并结合工程化工作系统探索了高阶工作模式的回旋速调管高频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高功率毫米波放大器和回旋
基于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可靠性研究,介绍高压电气设备可靠性研究的发展历程,讨论常用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比较解析类和模拟类等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最佳应用场合,研究复杂系统下的组合法和状态法,对基于多种方法交叉融合的未来可靠性分析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随着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的提出,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紧缺问题迫在眉睫。近年来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因环保无污染、低噪声、效率高等众多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纯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存储的电量少,续航里程受限,频繁的大电流充放电会缩短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影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本文在某车企研发的一款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超级电容储能模块
将原图像去掉一些像素,得到依旧保持原拓扑结构的形状即为图像的细化处理。对图像进行细化处理得到的骨架化图像可以简洁直观地表现图像的几何特征,有利于分析图像的拓扑结构,在机器视觉、形态学以及模型识别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报导细化算法获得的处理结果容易出现骨架断裂、毛刺、偏离中轴、扭曲以及新增加孔洞等缺陷的问题,本文将上述问题称之为骨架的结构失真现象。出现失真的骨架一般会影响到后续信息识别、主体分析和
单脉冲技术能在单个雷达脉冲内实现波束指向控制、跟踪的目的,是微波频段最为普遍的跟踪体制。在微波毫米波频段,单脉冲天线大多采用波导、微带线、基片集成波导等传输线结构来实现。然而,在太赫兹波段,仍然采用上述传输线结构势必面临损耗大、加工难等问题。目前,提出的准光单脉冲天线馈电方案已经初步证明了实现的可行性,而基于准光技术的单脉冲馈电网络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光路紧凑性、带宽、副瓣电平、能量传输效率等问
线控转向控制系统取消除转向盘和转向执行机构之间的机械连接,利用搭载多种传感器的电子系统控制转向电机与路感电机实现转向操作,是智能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系统之一。为了保证线控转向系统能精准稳定的执行转向,本文展开了多传感器融合的线控转向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线控转向系统工作原理,设计多传感器融合的线控转向系统硬件方案。以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精准度和稳定性作为控制目标,分析转向电机与路感电机
当前微波器件向高频率、高功率、小型化方向发展,固态电子器件虽然在低频段领域有霸主般的地位,但在高频应用中有着功率低,带宽窄等缺点;而真空电子器件虽然功率大、工作频段宽,但是体积大,加工难度大。平面行波管体积小,高效率、宽频带、易加工,同时具备两者的优势,是真空电子学的一重要研究方向。因此开展微带线行波管研究,为新型行波管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一种以金刚石
新冠病毒已经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爆发,对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传统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具有成本高、耗时长、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和繁琐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一种快速、高效、高灵敏、低成本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这种需求,本论文设计和研究了一种基于Kretschman结构的微分相位SPR探测系统,该探测系统的波长探测范围是640 nm-800 nm
回旋行波管作为高功率微波辐射源,在民用、军事领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回旋行波管不断向高频率方向研究和发展,220 GHz是一个重要的大气窗口,也是毫米波到太赫兹的过渡频段,具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在短毫米波及太赫兹频段,高阶工作模式是回旋行波管的一个研究方向,但存在的众多竞争模式会使回旋行波管更加难以稳定工作。本文研究了220 GHz以高阶模式TE32为工作模式的非周期性介质加载回旋行波管,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