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虽然AS的概念已提出近100年,而且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关。关于其形成的学说较多,其中Ross提出的“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备受关注,他指出AS是动脉壁对各种炎症损伤的炎症-增殖反应,在此过程中涉及炎症、内膜巨噬细胞聚集、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聚集等诸多环节。FIZZ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1)是2000年发现的一个因子,研究表明它在缺氧、炎症等状态下循环单核细胞和激活巨噬细胞中显著升高,且在缺氧引起肺血管重塑的过程中,FIZZ1可引起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如前所述,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炎症和缺氧同时存在,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明显增多,大量的处于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积聚于动脉粥样斑块及周围动脉组织内。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FIZZ1表达上调,并可能参与AS的形成和发展。本研究拟建立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定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FIZZ1的表达;用重组的FIZZ1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为防治AS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课题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应用微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明:虽然AS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罗格列酮干预后,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AS模型组。提示罗格列酮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2.病理形态学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的内膜完整性较好,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AS模型组可见内膜完整性破坏,内膜下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罗格列酮灌胃组泡沫细胞聚集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低于AS模型组,表明罗格列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模型组血管组织FIZZ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罗格列酮干预组血管组织FIZZ1表达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