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的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在一片惊愕声中同时也给人们带了一场对金融体系稳定性重新认识的头脑风暴。学者们纷纷回过头来剖析巴塞尔协议自身的问题。巴塞尔协议二的主要改动之一是提高了银行资本要求对于相应风险资产的敏感性:银行所持资本量必须直接与其标的资产的风险挂钩。在学术界与政策制定的实务中,巴塞尔新协议这一方面的规则给人们带了新的担忧,因为,这会加重银行体系的顺周期倾向:当在一个经济衰退期时,一部分借款者的信用会在信用风险模型中被降级,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会有所增加。在困难时期银行想要筹集到外部资金是非常不容易或者高成本的,这种共同的资本要求境遇与商业周期,会导致银行在经济衰退期收紧自身资金,减少贷款,从而反过来给本来就在下滑的经济一个负向的反馈,加重了衰退。在过去巴塞尔新协议的微观审慎层面下,金融体系中会出现“合成谬误”问题,即在微观审慎看来单个金融机构的某些行为是合理的,但如果是所有金融机构这样行为一致,在宏观层面下就会出现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基于金融机构外部性与合成谬误的前提,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就会显现出来。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指,在经济周期的更迭过程中,金融风险会随着金融体系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放大。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试图从经济学原理出发,着重从资本监管的角度来阐释分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顺周期性现象,最后并分析当下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及提出相应的缓解顺周期性的措施。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前言。解释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意义,从研究角度、研究时期来分类整理归纳了国内外关于顺周期性的研究,介绍了有代表性的相关国内外文献,提出本文研究方法、创新以及不足。第二章,顺周期性相关理论的发展衍变与内涵。主要介绍本文研究中所依据的顺周期理论基础,并作出对顺周期性的界定。顺周期性的探讨不能是空穴来风的议论,而是要有相关的经济理论作为支持费雪是从供给角度,联系经济周期来研究通货紧缩问题的,他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研究,于1933年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会相互作用,由于过度负债的存在,在经济周期的阶段转型时,会出现通货紧缩,反过来由债务所导致的通货紧缩又会反作用于债务,其结果会形成欠债越多越要低价变卖,越低价变卖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而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负债就越重的恶性循环。最后,则必然出现企业大量破产,银行倒闭的危机。该理论实际上是将通货紧缩的过程看作是商业信用被破坏和银行业引发危机的过程。之后的学者在“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加速器理论,把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周期相联系来分析问题,经过多种模型的衍变,最终形成一套理论假说。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顺周期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冲率顺周期性现状,在回顾历年的顺周期性之前,应该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历程,“花钱买机制”的行为与文法的颁布,共同推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更加完善了商业银行的监管。在这些背景下,将过去十多年分为若干个时段,每个时段都经历着各自独特的时代背景,也承载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十多年的印记。虽然每个时段经济背景有所不同,但是背后体现出的顺周期性是有着共同的逻辑。二是分析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形成的原因与传导机制,在多数普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与经济周期的变化呈正相关性,经济高涨繁荣时,银行资本金充裕,不良贷款少,相应的风险资产也少,资本充足率高,同理,在经济衰落倒退时期,银行资本收紧,不良贷款增多,对应的风险资产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当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风险敏感性越高,相应的最低资本水平要求波动幅度也会越高,顺周期性由此而来。本文主要从巴塞尔协议—与巴塞尔协议二本身入手,结合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来剖析顺周期性产生的原因。由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分母拆分来看,发现他本身的计算公式再配合上巴塞尔协议—的规定,特别是关于风险权数的规定,使得其加深了商业银行顺周期性。把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与巴塞尔协议二结合,发现无论是采用外部评级法还是内部评级法,都不仅不能缓解顺周期性反而带来了比巴塞尔协议—还严重的顺周期性。外部评级法虽然是由专业外部评级机构所使用,但他们不能摆脱自身就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一员,他们的认知与经济周期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已。内部评级法根据违约概率(PD),给定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以及期限(M)等因素来决定一笔授信的风险权重。当这些计量参数单独来看,每个都具有顺周期性,实际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不仅同时发生,而且变化程度与方向都呈显著正相关性。这种参数间的协同作用更加重了顺周期性。另外,这些参数的时间处理方法上又分为跨期评级发与时点评级法,更多的商业银行倾向于使用时点评级法,这样数据仅能代表短期内经济的波动,无法体现经济周期,反而会加大短时间内的顺周期性。除此之外,还从与资本充足率密切相关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上来分析顺周期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这主要是来自于现行会计准则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只能以实际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而不能以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作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从而防止管理层采取非公开透明的方式调整资产负债表或操纵利润。这样,银行只能根据已经实际发生的损失事件等客观、确切的证据,来表明未来很有可能会进行贷款损失计提拨备,这导致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三是从实证角度来验证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存在。第四章,关于顺周期性的缓解措施。从列举说明顺周期性所带来的不良经济后果有的放矢的提出宏观审慎框架的缓解之策。从学术研究的趋势以及最新巴塞尔协议的提出,都可以看出,现在人们都看到了控制资本监管本身所带来的顺周期性是尤为重要的。本章节将从两大部分进行阐释,一是从资本监管的角度提出缓解顺周期性的措施,计量模型的改动其实影响不大,更重要的是要试图改进相关参数的顺周期性传导机制,对于此,主要是从鼓励使用跨期评级法来熨平数据的经济周期性,让他们更全面真实的反应经济周期内的行为动作。此外,更结合公允价值一起讨论顺周期性的缓解。二是从宏观审慎的框架来分析缓解顺周期性的逻辑性。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是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作为危机後国际金融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国际社会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的努力已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政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