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其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致残率较高、自杀率高。BD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即使患者处于临床缓解状态,其认知功能障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将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给患者个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医生对BD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与治疗极其重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刺激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可以改善患者的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目前rTMS对非急性期B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rTMS治疗前后非急性期BD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探索rTMS对非急性期B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招募的研究对象来自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进行治疗的BD患者,按照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本研究,再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本研究对受试者进行临床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其中临床评估使用的评估工具主要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量表;认知功能测试使用的是国际公认的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在基线时完成上述评估后,再进行20次rTMS。研究纳入42例被试非急性期BD患者,其中6例患者未进行临床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之前退出本研究,最终本研究共纳入36例患者,其中16例患者接受rTMS真刺激(试验组),20例患者接受伪刺激(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刺激部位为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10%,频率为10Hz,每次治疗使用50个治疗序列,每个序列持续刺激3s,序列间隔15s,每次治疗需要15分钟,5次/周,持续4周,共20次。对照组接受的刺激方法与试验组相同,但不产生磁场,为伪刺激。所有受试者完成rTMS治疗后均需再次进行临床心理学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参加评估和测试的医师均进行一致性培训,且评估医师和患者双盲。采用EPIDATA3.01录入数据,研究数据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及分析。
结果
1.rTMS组与Sham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总病程、药物使用情况、HAMD、及YMRS量表评分基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rTMS组和Sham组所有患者基线时认知功能各项测试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5)。
3.经过20次rTMS治疗后,rTMS组认知功能指标除情绪智商测验(MSCEI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测验结果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5)。
4.符号编码、词语学习、空间广度及范畴流畅性在治疗前后差异的组间对照比较显示rTMS组优于Sham组(P>0.05),与Sham组相比,rTMS组的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及词语学习3个认知维度改善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非急性期BD患者在rTMS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非急性期BD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其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致残率较高、自杀率高。BD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即使患者处于临床缓解状态,其认知功能障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将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给患者个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医生对BD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与治疗极其重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刺激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可以改善患者的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目前rTMS对非急性期B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rTMS治疗前后非急性期BD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探索rTMS对非急性期B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招募的研究对象来自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进行治疗的BD患者,按照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本研究,再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本研究对受试者进行临床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其中临床评估使用的评估工具主要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量表;认知功能测试使用的是国际公认的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在基线时完成上述评估后,再进行20次rTMS。研究纳入42例被试非急性期BD患者,其中6例患者未进行临床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之前退出本研究,最终本研究共纳入36例患者,其中16例患者接受rTMS真刺激(试验组),20例患者接受伪刺激(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刺激部位为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10%,频率为10Hz,每次治疗使用50个治疗序列,每个序列持续刺激3s,序列间隔15s,每次治疗需要15分钟,5次/周,持续4周,共20次。对照组接受的刺激方法与试验组相同,但不产生磁场,为伪刺激。所有受试者完成rTMS治疗后均需再次进行临床心理学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参加评估和测试的医师均进行一致性培训,且评估医师和患者双盲。采用EPIDATA3.01录入数据,研究数据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及分析。
结果
1.rTMS组与Sham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总病程、药物使用情况、HAMD、及YMRS量表评分基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rTMS组和Sham组所有患者基线时认知功能各项测试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5)。
3.经过20次rTMS治疗后,rTMS组认知功能指标除情绪智商测验(MSCEI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测验结果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5)。
4.符号编码、词语学习、空间广度及范畴流畅性在治疗前后差异的组间对照比较显示rTMS组优于Sham组(P>0.05),与Sham组相比,rTMS组的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及词语学习3个认知维度改善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非急性期BD患者在rTMS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非急性期BD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