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性极强的日本古代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sam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国是7-10世纪存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繁盛期的渤海国疆域辽阔,广涉现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沿海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等地区。而且,渤海国在存在着的229年时间里与宗主国的唐朝、邻国的日本、新罗等都进行了频繁的往来,在中国、日本以及朝鲜半岛的史料中都留下了不少篇章。渤海国研究现阶段在中日、俄、韩、朝等国都受到关注。渤海国研究具有国际性的特点。虽然,中日、俄、韩、朝等国都围绕渤海国这一主题展开了研究,但是不同国家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态势。因此,把握国外的渤海国研究动态,了解国外学者的研究特点,成为现阶段中国渤海国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把目标锁定在中国和日本的渤海国研究上,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学者对渤海国研究异同,深层了解中日两国的不同文化,最终达到处理好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冲突等目的。本文共有四个大部分构成。第一章为中日渤海国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宏观角度对中日两国的渤海国研究历史进行了总结;第二章为中国渤海国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重点总结了70、80、90年代中国学者的渤海国研究成果;第三章为日本渤海国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也重点对70、80、90年代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第四章为对中日渤海国研究异同的研究,通过回顾两国渤海国研究的发展历程,比较中日两国学者的代表性成果,分析了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结论,根据中日学者的渤海国研究的异同研究,对中日学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其他文献
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为探讨意识形态在翻译中的作用提供了契机。许多翻译研究派的学者都致力于翻译中的语言外部研究,勒弗维尔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意识形态是操纵文学翻
叠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叠词在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出现的叠词为诗歌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及美学效果,但是,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过
A.S.拜厄特是享誉当今国际文坛的文学批评家及小说家。批评家及小说家的双重身份赋予了拜厄特独特的双重视角,使她通过对文学技巧的娴熟驾驭来表达她本人对文学研究的独到见解
进入21世纪,文化学热潮稍稍平息,一些西方学者倡导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对翻译研究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了翻译研究中伦理回归的主张,这无疑将翻译研究导向新的研究维度。但是归根结底,伦
在文学世界里,人们对哥特文学从来都不够重视。作为一种边缘文学,哥特文学在正式的文学教学及研究领域中很少被提及。笔者认为,尽管哥特文学不是主流文学写作形式,但它的影响颇为
1 城市的严重雨洪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气候的变化,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不断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付出不少生命的代价,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
托尼·莫里森(1931-),著名非裔美籍女作家,成名于二十世纪晚期,是我们时代被最广泛阅读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探讨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里的生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