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索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肾损害发病过程中发挥的可能作用。2、进行AASV肾损害中医证候分型,统计血瘀证在所有收集病例中所占的比重。3、探索血清HMGB1与AASV肾损害血瘀证的相关性,为AASV肾损害中医诊疗提供线索。方法:收集2015.07-2016.11在福州总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42例,接诊后即行中医辨证,观察血瘀证在所有证型中的分布;将进行中医辨证后的AASV肾损害病例根据证型分为血瘀组与非血瘀组,以及30例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HMGB1水平,并对HMGB1水平与CRP、尿素氮(BUN)、D-二聚体,白蛋白、Hb、24h尿蛋白定量、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VAS)、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肾损害程度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低于血瘀组和非血瘀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ASV肾损害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RP、D-二聚体、ANCA滴度、B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BUN、Scr、GFR、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Hb、肾损害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根据有无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分成两组,比较是否血透的患者血清HMGB1水平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透组血清HMGB1数值较血透组低。2、AASV肾损害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脾肾两虚证18例(42.85%)、气阴两虚证13例(30.95%)、肺脾气虚证5例(11.90%)、湿(热)内蕴证6例(14.29%),其中兼证中有瘀证的24例(57.14%)。3、血瘀组HMGB1、D-二聚体、CRP、ANCA、BVA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BUN、GFR、Scr、Hb、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肾损害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清HMGB1参与AASV肾损害的发病过程,并与D-二聚体、CPR、BVAS评分、ANCA滴度呈正相关,与BUN、Scr、GFR、肾损害程度、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Hb等指标无明显线性相关。2、AASV肾损害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证与气阴两虚证为主,两组比例共占73.8%,兼证有瘀的占57.14%。3、AASV肾损害血瘀证中血清HMGB1明显升高,提示血清HMGB1可能参与血瘀证的致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