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估城市上班族的午餐营养及生活质量,揭示该人群真实的营养消费需求,并初步探讨上班族的营养干预模式,为合理搭配和选择上班族的营养午餐,以及建立上班族营养健康教育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营养KAP问卷,预调查位于上海市徐汇商业区的公司员工300人,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随机抽取位于上海市静安商业区、徐汇商业区和浦东的两个商业区的公司为对象单位,目标公司的企业员工自愿参与正式问卷调查。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于中午就餐时间,在公司内部食堂设立纸面问卷填写点,邀请前来就餐的公司员工参与调查。三日午餐膳食调查由调查员现场面对面询问被调查者第1天的午餐食物摄入情况,然后由被调查者自填第2、3天的午餐情况。午餐现状及满意度问卷、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SF-36量表及工作压力自评表由调查对象自填,调查员负责审核回收。建立营养宣传网站www.mylunch.org,并采用举办讲座,发放资料等形式对浦东张江商业区的公司员工进行为期5个月的营养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收集问卷,比较干预效果。结果上班族的午餐来源最多的是食堂套餐,占总调查人数的29.3%(305/1041)。男性选择自带午饭作为午餐来源的人数只占男性总调查人数的8.3%(40/480),而女性为20.1%(113/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选择在食堂、休息室和饭店就餐的比例高于女性,选择公司办公室就餐的比例低于女性。调查对象的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收入越高,选择在食堂就餐的比例越大,而选择自叫外卖的比例越小。调查对象的收入越高,选择食堂点餐和饭店就餐的比例越高。调查对象的午餐时间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的人数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95%(989/1041)。男性调查对象在上午11点前或下午1点后就餐的人数比例为7.5%(36/480),女性的该比例为2.9%(16/561)。调查对象的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就餐的人数所占比例越高。调查对象的午餐等待时间<10分钟的占总人数的69.1%(719/1041),在10~29分钟的占总人数的20.7%(215/1041)。学历越高的调查对象,其午餐等待时间<10分钟的比例越高,在10~29分钟的比例越低。调查对象的午餐支出为5-9元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6%(583/1041)。学历为高中组的调查对象,其午餐支出<10元的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74.2%(109/147),高于专科组、本科组及硕士组。调查对象的可接受午餐价格为5-9元的人数占61.3%(638/1041),10~19元的占34.2%(356/1041)。调查对象的年龄越大,其午餐可接受价格<5元或≥20元人数比例越小。调查对象的收入越高,午餐支出和可接受价格为5-9元的比例越小。调查对象的午餐卫生满意度选择“满意”和“很满意”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30.3%(315/1041),营养满意度为20.8%(217/1041),口味满意度为23.2%(242/1041)。午餐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的KMO为0.722,Bartlett’s球形检验P<0.01。以特征根>1作为纳入标准,经因子分析,该问卷提取了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54.84%。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均大于0.7,信度较好。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评分为一般及以下的占48.2%(357/740),营养态度评分为良好及以上的占93.1%(689/740)。女性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平均得分高于男性(P<0.05)。30~49岁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行为问卷的平均得分高于20-29岁调查对象的得分(P<0.05)。硕士组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行为的平均得分最高。调查对象的午餐禽畜肉平均摄入量为(59.44±40.29)g,符合推荐摄入量的人数占6%(27/903),超过推荐量的占78.8%(712/903)。除禽畜肉外,调查对象的其他食物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人数均占半数以上,尤其是乳制品、薯类及杂粮和豆制品。女性水果和乳制品的平均摄入量高于男性,但粮谷类和肉类的平均摄入量低于男性。40~49岁调查对象的蔬菜、豆制品平均摄入量高于20~29岁及30~39岁调查对象,但水果、乳制品的平均摄入量低于后两者。硕士组调查对象的水果和乳制品的平均摄入量高于学历较低的其他三组,而蛋类的平均摄入量低于其他三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午餐的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镁、铜摄入明显不足,摄入量低于EAR或者80%AI的人数比例占60%以上,而午餐碳水化合物、钾、锌、硒摄入量低于EAR或者80%AI的人数比例占50%以上,与之相反,胆固醇和脂肪摄入过量的人数均占50%以上。女性午餐铁摄入量低于80%AI的人数比例是65.6%,高于男性(14.4%)。除了能量、蛋白质、硫胺素、锌以外,有18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午餐营养指数得分呈显著性相关。调查对象午餐胆固醇摄入量>180g的人数占46.3%(418/903)。男性调查对象的午餐营养指数的平均得分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9岁组和40~49岁组调查对象的午餐营养指数得分均低于30~39岁组。高中组、专科组和本科组的午餐营养指数得分均低于硕士组的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收入调查对象的午餐营养指数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张江商业区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平均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午餐水果和膳食纤维的平均摄入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调查对象的午餐食物脂肪量为(15.54±11.34)g,干预后有所减少。男性调查对象的躯体功能和肌体疼痛的得分高于女性。(20~29)岁调查对象的情感角色平均得分低于高年龄两组,(40~49)岁调查对象心理健康平均得分高于低年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躯体功能和躯体角色外,高中组调查对象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的压力应对完美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25.9%(205/791),压力良好的占71.9%(569/791),遇到压力问题需要好好解决的只占2.1%(17/791)。男性调查对象的压力自评表平均得分为(41.73±14.47)分,高于女性的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得分(MCS)与身体健康得分(PC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6。PCS和MCS与工作压力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2、-0.309。PCS和MCS与营养KA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2、0.141。营养KAP与午餐营养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70。结论1.上班族午餐来源多样,女性调查对象自带午饭的比例高于男性,就餐地点主要在食堂和办公室,就餐时间较规律。午餐支出与可接受价格有差异,希望价格在5~9元的调查对象比例较高。上班族的午餐卫生营养口味满意度均较差,食堂和自带午饭的满意度较高,自叫外卖的满意度较差。2.上班族午餐的薯类及杂粮,豆制品摄入过少,蔬菜水果摄入明显不足,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3.上班族营养知识不足,女性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比男性好。年龄、学历、收入对营养知识和行为影响明显,但对营养态度影响较小。4.干预对上班族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有改善作用。5.上班族身体健康状态良好,工作压力自评良好,40~49岁上班族的心理健康表现比年龄较低的上班族好。6.上班族的营养知识对午餐营养有促进作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可能与生活质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