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对绒山羊初级毛囊毛乳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绒山羊是一种用途多样化的经济动物,所产山羊绒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绒毛是由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囊所产生。毛囊由20多种细胞构成,主要分为表皮层和真皮层细胞。其中,属于表皮层的毛囊干细胞在毛囊的周期维持及组织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毛乳头细胞存在于真皮层,具有毛囊“信号中心”之称,它通过分泌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信号分子控制毛囊表皮层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同时调控毛囊的发育并进一步影响山羊的绒毛生长。褪黑素是一种古老且保守的吲哚,具有高度亲脂性的结构,易穿过细胞膜和细胞器进而调节细胞内外的代谢,影响机体的多种生理过程,包括免疫调节、抗炎、抗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等。有研究表明,在绒山羊皮下埋植褪黑素可以增加毛囊数量从而促进绒毛生长,刺激毛囊纤维伸长。目前褪黑素在绒山羊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绒毛生长以及毛囊伸长方面,但褪黑素参与调控绒山羊毛囊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褪黑素处理绒山羊初级毛囊毛乳头细胞,采用多种方法探究其对毛乳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索褪黑素调控绒山羊毛乳头细胞生长的分子机理。本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显微解剖法获取绒山羊的初级毛乳头细胞并且采用镜下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来对该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细胞具有凝集性生长特性,呈扁平状和多角形,且α-SMA、VIM等毛乳头细胞分子标记物免疫荧光呈阳性。2.采用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毛乳头细胞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褪黑素对毛乳头细胞活力、周期、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并筛选最适处理浓度。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褪黑素对毛乳头细胞重要的增殖标志物Ki67和PCNA的mRNA表达量影响。得出褪黑素处理毛乳头细胞后其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抑制细胞晚期凋亡(P<0.01),且500pg/m L褪黑素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褪黑素组(500pg/mL)与对照组(0pg/mL)相比可显著上调毛乳头细胞重要的增殖标志物Ki67和PCNA的mRNA表达量。以上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毛乳头细胞后能显著增强其增殖能力,抑制其晚期凋亡。3.成功构建对照组(浓度0pg/mL,重复数4)和褪黑素组(浓度500pg/mL,重复数4)的毛乳头细胞8个样品的mRNA文库,进行RNA-seq测序分析。对照组和褪黑素组共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有421个,其中上调基因有273个,下调基因有148个;GO分析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MAPK、Cell cycle、FoxO、mTOR等信号通路上,与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转录和细胞迁移分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相关。4.采用qRT-PCR检测褪黑素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基因的mRNA表达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褪黑素对毛乳头细胞PI3K-Akt-mTOR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细胞后,促进细胞增殖生长、抵抗炎症相关的ZBED6CL、TKTL1、mTOR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褪黑素处理后显著降低毛乳头细胞PI3K p85调节亚基的磷酸化水平(p-P85)、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mTOR)。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毛乳头细胞增殖和生长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探明了褪黑素通过毛乳头细胞内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毛乳头细胞增殖基因和抑制凋亡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毛乳头细胞生长,为进一步研究褪黑素促进陕北白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畜牧业集约化养殖存在家畜缺乏运动以及高能量饲料导致脂肪沉积异常等问题。商品猪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过度沉积造成的瘦肉率及肉品质下降,极大地影响畜产品高品质发展,是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精准营养调控方式十分必要。龙血素B(Loureirin B,LB)是提取自龙血竭的天然小分子药物,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促进线粒体功能等生物活性,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因此,本试验利用LB处理高脂饮食诱导
短链脂肪酸受体是一种特异性结合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G蛋白偶联受体,参与机体脂代谢、肠道免疫以及营养物质吸收等多个生理过程,与肥胖、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是极具潜力的药物靶点。虹鳟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本研究采用分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对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虹鳟短链脂肪酸受体FFAR3(free fatty
肉鸡养殖是目前畜禽产品生产规范化程度最高的肉类供应方式之一。蛋白质,尤其是动物源蛋白的优质供给成为家禽养殖者和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叶酸作为一碳单位代谢的重要参与物质与蛋白质代谢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本试验通过叶酸干预,借助氨基酸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叶酸调控肉鸡蛋白质代谢的内在机制,为叶酸在鸡饲粮的合理有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试验一基于氨基酸靶向代谢组学探究叶酸对肉鸡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本试验旨在
健康养殖是提高我国奶牛养殖水平、改善奶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养殖模式,而奶牛乳腺炎是制约这一模式及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在我国的养殖场中约80%的奶牛乳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40种会导致奶牛乳腺炎的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它是一种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可定植于奶牛的乳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内源性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在脂代谢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乙酰/丙二酸单酰基转移酶(Acetyl-CoA and malonyl-CoA transacylases,MAT)是脂肪酸合酶的一个功能域。反刍动物的MAT功能域在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中同时具有起始活性、延长活性与终止活性,对动物机体合成短、中链脂肪酸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设计
畜禽糖脂代谢紊乱是当下畜牧业生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动物糖脂代谢紊乱通常伴随着酮症酸中毒、视网膜病变、认知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找到合适的预防和改善饲养动物糖脂代谢紊乱的方法至关重要。肠道菌群是构成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影响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因素。肠道菌群主要参与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和矿物质的转化与吸收,并与多个组织、器官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进而通过不同信号通路
雄性动物的繁殖性能与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密切相关。作为睾丸的重要组成细胞,精原干细胞是雄性动物体内唯一可以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的成体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双重能力。其通过分化为精原细胞,而后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源源不断地产生精子。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小片段非编码RNA,其经典作用方式是通过与mRNA 3’UTR区靶向结合以调控相关生物学功能。有关研究表明,miRNA广
基因编辑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已经被应用于新型转基因动物育种开发,比如加快动物的生长速度,提升产肉品质,增强抗病能力或抗逆能力,以及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具有很好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近年来,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新的动物育种材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因编辑动物安全性包括基因编辑动物本身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安全。但目前世界各国关于基因编辑动物的安全评价没有明确的
由于国内缺乏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佳且肉质好的专门肉羊品种,造成了优质羊肉的供不应求。萨湖F1代羊具有优良的育肥、屠宰性能及肉质上佳,但早期营养对其肉质营养和体脂沉积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早期营养水平对2-4月龄萨湖F1代羔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的测定,为探究早期营养对羔羊的生长发育、肉质营养和体脂沉积规律及发挥这一杂交优势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60只萨湖F1代羔羊为
肠神经系统作为哺乳动物的“第二大脑”,在调节胃肠道功能方面有着强大的作用。肠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源自于神经嵴,神经嵴细胞在胚胎期迁移至前肠,然后沿肠壁不断增殖、迁移、分化,最终形成肠道神经系统。肠道神经系统形成包括一系列复杂过程,涉及到许多信号通路,miRNA作为非编码RNA也参与其中。miR-30a-3p属于miR-30a家族一员,被发现在结肠、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组织中表达量减少,而且它的主要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