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依托于国家战略规划的支持,高技术产业因其科技优势长期占据着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并逐步取代了传统工业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时,高技术产业间组织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通过研究各要素的协同机制,促进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驱动区域经济的腾飞,颇有意义。此外,中国作为非均质空间大国,研究中的关键变量具备空间依赖特征,因此选用空间计量方法,避免实证分析偏误。 本文以二象对偶论为基点,从产业创新系统的视角出发,把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分为内核子系统和表态子系统两部分,其中内核子系统表现为产业环境子系统,表态子系统表现为产业创新绩效子系统。结合产业协同论,用熵权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11-2016年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进行测算,并通过云概率优势关系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与时空格局予以评析。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索产业协同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协同程度处于低水平,江苏省和广东省表现出远高于其他省(直辖市)的水准。第二,按照八大经济区的分类对省份的系统协同情况进行分类,区域间的整体水平和波动呈现出典型的“二级化”。具体体现为沿海地区高水平、高波动的“双高”特征,西部地区则呈现“双低”的特点。长江中游、黄河中游等中部综合经济区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创新环境发展水平方面呈现中间水准,长江中游经济区在创新绩效表现上向沿海地区靠拢。第三,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能够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且会迫使周边区域经济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从而对周边经济产生负向的影响。同时,区域经济受上一时期自身的正向影响和邻近区域的负向作用。第四,产业集聚负向调节产业创新系统协同给本地区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但该作用扩散到周边区域时,却表现为经济上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