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蒲剧院蒲剧团调查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q56929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剧团,作为一个剧种的重要载体,它的生存对于剧种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新世纪以来,随着大众传媒等新媒体的冲击,戏曲这种古老的演艺方式日渐式微,各级剧团的发展状况也令人堪忧。本文以临汾蒲剧院蒲剧团这个市级剧团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至少一年的田野跟踪考察和访问,如实展示当今文化环境下,晋南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戏曲文化底蕴地方的一个市级剧团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临汾蒲剧院蒲剧团成立于1990年,从建团至今,就一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该团演员实力雄厚,涌现出了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等一大批优秀蒲剧演员,整体艺术水准相对较高,并有一批深受群众喜欢的保留剧目。尽管如此,该团仍然存在着演出资金不足、剧团演员青黄不接、演出市场不断流失等问题。在人员结构方面,该团的优势主要是这支剧团的人员配备比较完善,艺术水平趋于成熟,不足是创作人员青黄不接,尤其是导演和剧本的编写,出现了“剧本荒”的现象。演出时空是考察的中心环节,有演出,有观众,剧团才能生存。在演出方面,笔者透过对近五年来的演出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梳理了该团的演出范围、演出形式、演出剧目和演出场次等问题。该团的演出范围主要集中在晋南以及豫西这一带。这首先是由于这一带有着深厚的蒲剧群众基础,老百姓喜欢看蒲剧、听蒲剧,有很多“戏窝子”和“蒲剧粉丝”;其次是类似的方言、民俗风情所致。在当地的许多民俗活动中,不论是传统神庙剧场、唱堂会,还是婚、丧、嫁、娶等人生礼仪活动,蒲剧团的演出都是民俗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再次,也与临汾蒲剧院蒲剧团在晋南和豫西一带一直以来的声誉和威望有关,可以说已经形成品牌效益,当地人对任跟心、郭泽民都耳熟能详,看戏就喜欢看这个剧团的戏。最后,演出联络人员之间已经相互熟悉,形成了默认的演出机制。除以上提到的演出形式外,在现代传媒的影响下,这些蒲剧团的演员们也会加入到当地电视节目、网络形式的演出中,商业演出在最近几年中也日渐兴盛。因此,剧团的演出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临汾蒲剧院蒲剧团的演出剧目主要是传统剧目和历史新编剧目,现代戏较少,但在对传统剧目的编排上,做了很多改良。目前剧目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原创剧目较少,更新的剧目较少。好在剧目虽少,但艺术水平较高,群众认可度很高。因此在演出中,剧团就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然而,演出形式尽管多样化,但是演出的场次不容乐观,临汾蒲剧院蒲剧团的演出场次每年集中在160场-200场,基本不超过200场,这样的演出情况显然不容乐观。文章在最后,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分析蒲剧演出在当下的影响力,归纳了不同人群对蒲剧团的看法和意见,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该团未来的发展乃至蒲剧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及腺瘤与非腺瘤间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9例肾上腺肿瘤的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像,比较不同类型肿瘤的形态学特征,采用强化幅度
数学概念是当前教学理念下,合理运用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型的有效结合的一种理念,是数学文字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刻画和反映.教师要看清当前教学的现状,充分激发
<正> 铭文云:「黄帝初祖,德市于虞;虞帝始祖,德帀于新。」按帀说文训周,(六篇下帀部)广雅(释诂卷一)训徧,施之此文,皆未密合。窃谓帀当读为集,诗大雅大明篇云:「天监在下,有
期刊
构建产业链是增强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辨析产业链及与其相关概念,进而按照产业"链"簇的"链"际关系,分析产业链的"三维属性"表现模式,剖析产业链的基础链和"四维"支撑
造纸工业是投资大,能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之一。其污染特点之一是废水排放量大、色度高、化学需氧量高、废水中的纤维悬浮物多。所以,关于造纸废水处理的研究就成为了
核级软件的验证与确认是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的关键,用以确保核级软件设计过程的透明性,验证软件需求规格的完整性,确认核级软件功能与设计需求规格的一致性、正确性。核
“……没有信仰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信仰的人只关心尽可能舒适,尽可能无痛苦地过日子,除此之外他们对一切都麻木不仁。”“只有那些在内心深处存有信仰的人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es、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吉非替尼与厄
目的在非静脉-静脉转流(NON-VVB)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比较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3个阶段肌肉松驰药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单剂量给药的起效和恢复情况;探讨肝移植术中
<正> 秦公钟藏宋御府,皇祐间尝模其文以赐公卿,杨元明为图刻石。其铭文见于考古图及薛氏欵识。秦公簋民国初出土甘隶秦州,归合肥张广建家,距皇祐时将九百年。铭文均有「十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