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重性抑郁障碍有着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一直以来,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还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尚缺乏客观的神经生物学标记来应用于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预后评估等临床常规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功能连接被证明是一种客观且可靠的脑神经网络活动的指标。最新提出的动态功能连接是功能连接的一种动态形式,其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重性抑郁障碍有着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一直以来,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还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尚缺乏客观的神经生物学标记来应用于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预后评估等临床常规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功能连接被证明是一种客观且可靠的脑神经网络活动的指标。最新提出的动态功能连接是功能连接的一种动态形式,其反映的脑网络精神病理信息更为丰富。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利用动态功能连接来探索重性精神疾病跨诊断的共同脑网络异常。其次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一步探索功能连接是否是一个有效的神经生物学标记物能准确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谱系疾病的患者,并验证以往使用慢性用药患者训练的分类模型能否推广到首发未用药的患者。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满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研究对象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并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及各种量表资料,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杨氏躁狂量表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等量表。在动态功能连接分析部分,我们使用滑动窗及k-means聚类方法分析以上三种重性精神疾病的功能连接状态,并统计每个连接状态下三种疾病功能连接异常,最后统计三种疾病共同的异常连接。在个体水平诊断精神分裂症谱系患者部分,我们利用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算法,并将慢性用药的精神分裂症谱系患者的功能连接数据作为训练集特征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在独立的测试集中评估模型的整体分类表现,并同时检验模型在各个精神分裂症谱系亚组中的分类表现。结果:1、动态功能连接分析:动态功能连接可以分为3种功能连接状态,一种是具有较弱正、负连接强度的且出现频率较高状态(状态1),另2种是具有较强正、负连接强度且出现频率较低的状态(状态2和状态3)。动态功能连接几乎只在状态1表现出4组显著差异(q<0.05,FDR校正)。对于状态1的功能连接的事后分析表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之间的跨诊断异常连接模式在大多数网络内部(视觉、躯体运动、显著性和额顶叶网络)表现出一致的连接降低q<0.05,FDR校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范围和程度上都表现最为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动态功能连接的一些特性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显著的关联。2、功能连接在个体水平诊断精神分裂症谱系患者的分析:尽管使用慢性用药精神分裂症谱系患者训练的分类模型能识别独立测试集中患有精神分裂症谱系且慢性用药的患者,但该模型并不能推广到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谱系患者。单变量组间对比分析表明药物的使用对功能连接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疾病的病程对功能连接却没有影响。此外,我们发现融合了所有中心数据的交叉验证、留一中心交叉验证以及单独使用首发未用药患者的交叉验证策略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结论:1、动态功能连接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之间存在比我们先前预期的更为普遍的共同的功能连接异常,并且这种连接异常是状态依赖性的,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所有的功能连接异常几乎只在弱连接状态呈现。我们的结果为重性精神疾病的精神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2、个体水平机器学习研究的结果提示使用慢性用药精神分裂症谱系患者训练的分类模型可能只是识别了用药的状态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找到了识别精神分裂症谱系患者的生物学标记物。我们应该重新考虑当前使用机器学习和神经影像探索精神分裂症谱系患者个体水平识别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于目前的模型是否能将转化到临床应持慎重的态度。
其他文献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破坏性、进行性、致死性疾病,患者平均存活期为3-5年,但其致病机制仍未完全了解[1]。IPF的特点是反复的肺泡上皮细胞(AEC)损伤和修复,上皮间质转分化(EMT),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与活化,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导致肺实质的破坏[2],上皮细胞损伤和增生是促进IPF的关键事件。ESCRT系统(The 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如今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血管内皮受损是其始动因素。血管内皮细胞是是一层有活性的细胞,其完整性及生理特性对人体至关重要。除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血管内皮细胞还参与血管生成、血管收缩与舒张、凝血功能、炎症反应调控、内分泌功能、物质交换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指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出芽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网络,过程极其复杂,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
目的: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亚型。近年来,PT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量直径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被检出。一些学者认为近些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是过度诊断的结果,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发现更多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目的:据我国2018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占全部结直肠癌的30~60%,显著高于西方国家。目前,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疾病负担和死亡原因。个体风险的准确评估对指导和促进ASCVD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当前常用的预测模型大多是以西方人群为基础建立,最近我国开发的ASCVD预测模型(China-PAR模型)在人群中,尤其是东北农村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的适用性并未充分评价。目前部分以西方人群为基础的证据已经支持某些心电图(ECG)指标能独立于传统风险
目的:肝癌是全球致死率极高的癌症之一,现有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但是,现有的这些治疗手段适应症窗口较窄,治疗后极易复发。因此,开发新型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迫在眉睫。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它是一种依赖于铁存在的,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已有研究发现,通过诱导铁死亡信号通路能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存活率。因此,开发新型肝
目的:糖尿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使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眼、心脏、脑、肾、周围神经、足等,其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发展为DKD,其中三分之一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从2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影响RA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肥胖、吸烟及饮酒等危险因素。维生素D缺乏也被认为是RA的影响因素。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机体维生素D的状态是RA发病和进展的因素之一;也有一些研究没有发现机体维生素D的状态与RA存在密切联系。但是,无论是支持还是否定的研究结果
目的:膀胱癌是全球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导致约15万人死亡。进展性膀胱癌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5%,晚期膀胱癌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膀胱癌进展的机制尚不明确。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作为肿瘤微环境中基质部分的主要细胞成分,干预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免疫逃逸、治疗抗性。但是,CAFs在膀胱癌中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与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指妊娠第20周以后,以新发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症状产科疾病,严重者可出现头痛、眼花、肺水肿、恶心、呕吐、肝肾功不全等症状。它是一种严重的世界范围的产科疾病,是导致孕妇和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发病率为3%-5%。目前针对子痫前期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及时分娩是唯一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带来的后果包括早产,胎儿发育不全,产妇及胎儿多器官受损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