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摩·福斯特的连接观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福斯特研究界所热衷于探讨的话题,专家和学者们曾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观念进行研究。然而,他们所关注的焦点大多是福氏的后两部小说《霍华兹庄园》和《印度之行》,而对于他早先出版的三部小说则鲜有人问津。因此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自,综合审视福氏的五部作品,从而挖掘出福斯特连接观的演变过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选取了在福氏作品中一再出现的“死亡”意象作为切入点。通过运用希利斯·米勒对重复概念的阐释,本文对这一意象在五部小说中各异的体现及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文木细读和比较研究,进而发现福斯特对建立“自发连接”的态度经历了从积极面对到消极回避的变化过程。究其根源,福斯特在创作这五部小说时的个人经历和他对其所生活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认知旅程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提示。随着创作视野的拓宽和对一f业化社会及其价值体系认知的深入,福斯特逐渐丧失了对运用死亡来唤醒人们自发情感的信心,并察觉到在时代的挑战面前自己追求连接的尝试显得多么地虚弱无力。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无情地阻断了福斯特试图消除人与人之间、阶级之间、国度之间、文化之间以及人与自己内心之间分离的努力。
对福斯特式的连接观进行一次动态的、综合的重新审视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所面临的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与那个负载着工业化发展的时代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福斯特在连接观h所经历的变化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智地去看待并处理经济高速发展状况中人与人的连接和交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