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点按拮抗肌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探讨点按拮抗肌肌腹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找一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更有效、更加简单的方法。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72例,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治疗(n=36):Bobath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n=3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点按拮抗肌肌腹。每次点按时间持续6s后放松5s,总共3min,作业康复治疗时间25min/次,功能性电刺激15min/次,1天/次,一周5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分析。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Barthel指数(BI)、上肢Fugl-Meyer评估(FMA)、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测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结果:(1)MAS评分:两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Barthel指数:两组治疗前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Fugl-Meyer评分:两组治疗前上肢Fugl-Mey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4)sEMG评分:两组治疗前sEMG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肱三头肌RMS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肱三头肌RMS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肱二头肌RMS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肱二头肌RMS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肱三头肌iEMG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肱三头肌iEMG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肱二头肌iEMG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iEMG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点按拮抗肌的肌腹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增强拮抗肌的肌力,降低痉挛肌的肌张力。2.sEMG可以用来测定偏瘫侧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肌电活动,为脑卒中后痉挛的评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