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头钻头自锁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ingsu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属切削加工中,钻孔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孔加工方式,并且钻削加工中使用较频繁的刀具仍是麻花钻,但传统麻花钻存在磨损后换刀需要重新定位、切削刃修磨费时费力、材料成本高等缺点。可换头钻头分为刀头和刀杆,其刀头使用切削性能好的硬质合金制造,而刀杆使用力学性能稍差、加工便宜的普通合金钢制造。可换头钻头的刀头和刀杆是通过自锁的方式进行连接,能实现刀头的快速夹紧和定位,而且同一个刀杆可以安装多个不同尺寸的刀头,在刀头发生失效后可以只更换刀头,节约钻头的材料成本。同时可换头钻头采用内冷却方式,在钻头的内部制造了内冷却孔,大大提高了钻头的散热和排屑性能。企业现在生产的可换头钻头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切削力发生突变、钻头折断、退刀时刀头发生脱落等,其中退刀时刀头发生脱落不仅影响孔的表面质量,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靠的结构,保证刀头在退刀过程中不会脱落。本文先分析了企业现有可换头钻头连接结构存在的问题,再借鉴国外新型可换头钻头防止刀头脱落结构的特点,设计出通过燕尾槽结构防止刀头脱落的可换头钻头。由于可换头钻头连接处结构发生了改变,所以设计出两种自锁结构的可换头钻头,因自锁结构处结构最危险,所以的新设计的可换头钻头自锁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对设计出的可换头钻头运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进行建模,然后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dvantEdge FEM中进行钻削过程的模拟仿真,并提取仿真结果中的切削力。将获得的切削力用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新设计的可换头钻头自锁结构的强度分析中,分析自锁结构稳态安全性。对设计出的可换头钻头进行切削加工验证自锁结构的可靠性,优化方案是运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分析偏心距和偏心圆半径对自锁结构强度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获得各参数对自锁结构强度的影响程度和规律,最后得到更加安全的自锁结构。通过对优化后的新可换头钻头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确定其共振频率,为其应用提供指导作用。论文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可换头钻头自锁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设计和分析,能够缩短其设计周期和减少设计成本。同时也能为以后其他钻头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希望该设计思路与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到其他机械结构的设计中。
其他文献
薄板结构是当今工业生产中一种及其常用的结构形式,因其本身具有结构简单、轻质、散热优良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和产品中,小到各种机械零部件的外壳,大到舰船、飞机、
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和研发也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以某航空公司对无线电调谐面板的自动检测的需求为背景,设计出了一种无线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酸雨的产生,水岩相互作用是环境工程地质的一个热点。桂林市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摩崖石刻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方之
近年来,北部湾沿岸地区基础设施数量日趋增多,规模将更大,作为北部湾沿岸地区基础设施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的桩基工程也得到飞速发展,桩基工程在我国北部湾沿岸地区的应用也更
平流层浮空器具有留空时间久、驻空高度高、搭载能力强、使用效费比高、生存能力强等优点,在对地观测、侦察监视、通信中继、环境监测、应急救灾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
运用铁素体区轧制技术生产的先进高强钢(AHSS)较常规奥氏体区轧制的产品相比提高了其强度,并且铁素体区轧制生产的轧板具有较好的深冲性能。对铁素体区轧制后的薄板进一步加
山岭公路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时由于爆破、喷射混凝土和装渣时产生的粉尘和烟尘颗粒物进行高效的清除,为对隧道施工作业时的空气环境进行改善,本文以在建的甘肃省PW山岭公路隧道施工项目为依托背景,并针对隧道掘进距离还不够长的特点,采用压入式通风的方式对施工隧道进行通风除尘,以降低隧道内的粉尘和烟尘等颗粒物的浓度,改善隧道内施工空气环境。通过ANSYS数值模拟软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气固两相流理论,湍流模
中低品位能源的高效、经济、规模化地利用不仅可以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需求,还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中低温热功转换技术是中低品位能源发电利用有效
已有的数字音频取证方法主要关注的是方法的准确性,而忽略了方法本身的安全性。即方法的准确性是建立在没有恶意攻击的前提之下。事实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篡改者完全可以在篡改操作过程中或者篡改操作之后通过某种手段来隐藏篡改操作的痕迹。即通过某种攻击策略来保持、纠正或者删除某篡改操作可能留下的相关统计特性来攻击现有的取证方法,在取得满意的效果同时使得现有的取证方法失效。数字音频反取证技术是数字音频取证安全分
随着无人机集群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无人机集群技术的相关研究已经得到极大的重视。但无人机集群由于其信息交互量大、途径多样等特点,在遂行任务时成为了敌军军事手段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