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戈壁演化初探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m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北地区祁连山北部和阿尔金山北麓分布的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干旱环境的典型代表。关于本区沙漠外围分布的大片戈壁的形成演化、及其气候和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还不见报道。探讨和分析本区戈壁形成与演化规律不仅对于认识区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认识沙漠、黄土的沉积演化过程、粉尘的释放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祁连山北部和阿尔金山北麓戈壁为例,对中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戈壁演化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野外考察,采集戈壁地表沉积物样品和沉积剖面样品进行年代和沉积分析。具体工作有:收集已有戈壁年代记录,结合沉积物年代实测数据,初步确定研究区戈壁晚更新世-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现代形成演化的时间框架;测量戈壁砾石粒径,观察砾石形态,测定磁化率,初步归纳总结戈壁砾石粒度、分选性在空间水平、空间垂直并随时间演化规律;综合分析戈壁地层沉积状况以及戈壁与周边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推断戈壁形成与气候演化特点的关系;最后总结研究区戈壁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异同。根据上述研究,初步推断出侵蚀型戈壁和堆积型戈壁的形成过程因素:构造运动是戈壁形成的地质基础,砾石碎屑物质是影响戈壁的物质条件,水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是影响砾石平均粒径、磨圆度、分选性的主要因素。祁连山北部戈壁地表砾石平均粒径、分选性呈南北向分异规律,自南向北砾石平均粒径变小,分选性增强。阿尔金山北麓戈壁地表砾石平均粒径、分选性呈东西向分异规律,自东向西砾石平均粒径变小,分选性增强。侵蚀型戈壁剖面与堆积型戈壁剖面在地层上呈现不同的沉积特点。侵蚀型戈壁剖面上部砾石平均粒径大,平均粒径分布范围广。堆积型戈壁剖面砾石平均粒径上下基本均一,平均粒径分布范围小。两种戈壁剖面上部砾石磨圆度均强于下部,上部砾石分选性均好于下部;冰期至间冰期,堆积型戈壁砾石含量变小、平均粒径变大、分选性变差、磨圆度变强,侵蚀型戈壁砾石含量变大、平均粒径变小、分选性变好、磨圆度变弱。总体上,戈壁地表沉积物粒度、砾石形态特点、戈壁沉积地层、戈壁与气候演化关系在祁连山北部和阿尔金山北麓呈现不同特点和规律。
其他文献
设G是连通图,G中所有不同顶点对之间的距离和称为G的Wiener指标。令(?)(n,i)是具有n个顶点且匹配数为i的所有树的集合,U(n,c)是具有n个顶点和c个割点的单圈图的集合。在这篇
图论是一门发展悠久却又十分年轻的学科,最近30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图谱理论是代数图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利用矩阵理论、线性代数
目的:基于丁元庆教授治疗的2271例不寐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用药经验,为不寐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采集不寐患者的相关病情信息,对其一般资料、病史情况、症状、不良生活习惯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丁元庆教授开立的治疗处方,探讨和分析丁元庆教授临床治疗不寐的辨证论治规律及用药经验。结果:对2271例病例进行分析,显示出不寐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大部分为脑力劳动者
在社会、医学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实际调查研究中,无回答经常出现,难以避免,会影响到调查数据的质量。因此对无回答的处理办法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处理无回答问题,一般从事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非生物逆境如高温、低温、干旱、高盐等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极端气候严重的威胁着
吸热型碳氢燃料主动冷却技术是解决先进飞行器“热障”难题的关键。碳氢燃料纳米流体是提高燃料传热性能,促进裂解,改善燃烧性能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非金属或有机官能团保护金属纳米流体催化剂存在导热系数低或高温团聚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利用有机官能化石墨烯(FGS)和氮化硼纳米片(FBNNS)负载Pt纳米粒子催化碳氢燃料裂解和燃烧,显著提高燃料的导热系数和传热性能。采用十八胺(ODA)作为功能化试剂制备功
靛红是一种著名的双环小分子天然产物,受到自身羰基与γ-内酰胺基团的影响,靛红具有多个反应位点,表现出多重反应性。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靛红既可以表现出亲核性,又可以表现出亲电性,同时,由于其具有合成简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常作为反应底物用于有机合成研究中。常见的以靛红为起始底物的简单单元反应类型包括加成、还原、亲电取代等,这类反应主要对靛红起到了修饰作用,核心骨架并无改变。而靛红的扩环反
多因素样本比较中的一般非参数Behrens-Fisher问题在统计研究中经常遇到。由于多因素样本受到多个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样本观测值由多个指标所决定。对于一般非参数Behrens-Fis
目的:采用化瘀消癥汤内服与消癥散外敷并用的中医药疗法治疗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且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的陈旧性宫外孕患者。通过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给药前后的中医症候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子宫输卵管造影通畅程度及包块缩小程度来观察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6例气滞血瘀型陈旧性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3例。中药化瘀消癥汤内服加消癥散外敷为治疗组,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加消癥散外敷为对照组。3个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地理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空间信息采集技术突飞猛进,地理空间数据与日俱增,尤以栅格空间数据为甚,从而导致GIS栅格数据分析面临巨大的计算压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