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脱媒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银行业竞争加剧,,其中,商业银行依赖存贷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经营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非利息收入,尤其是与信贷业务关联较小的非利息收入,因其具备"轻资本性"和"抗周期性"而愈发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提升非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谋求经营转型的重点。然而,商业银行在收入结构中的这一转型变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在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故而相关研究自然而然地受到银行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采用54家中国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间的微观财务数据,将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引入到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实证考察了非利息收入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整体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第二,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细分项,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入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第三,通过熵指数法构建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第四,在厘清非利息收入以及非利息收入细分项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的基础上,测算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以及非利息收入细分项可能存在的最优规模。同时,考虑到银行资产规模和参数估计方法可能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对以上的实证结果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将资产规模等于200亿美元作为临界点,将总体样本划分为资产规模小于200亿美元和资产规模大于200亿美元两个部分,以考察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是否会对上述的诸银行绩效的实证结果产生影响;在实证检验中,主要应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为了说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所估计的系数的合理性,本文也同时给出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系数。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非利息收入整体占比(NII),以及非利息收入细分项中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FCI)和投资收入占比(IVI)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因此可以肯定:非利息收入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发挥了正面的积极作用。第二,通过熵指数法构建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DIVE)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该实证结果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观点相契合,即持有多种类资产比持有单一种类资产更利于分散风险,提高资产组合收益率。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的拓宽可以为银行提供稳定的多元化收益。第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非利息收入占比(NII),以及其中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FCI)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先增后降的"倒U型"关系,模型的一阶导数的极大值点分别为19.12%和17.24%,这意味着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整体的业务规模,以及其中依赖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业务规模都有一个"最佳"状态,并非是规模越大越好;但是,投资收入占比(IVI)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并不存在"倒U型"关系,即无法从数理模型的角度去测算投资收入业务规模的最优点。同时,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规模的实际情况相比,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非利息收入规模,以及其中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规模均未达到模型测算的最优点,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经营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定位,差异化地拓展中间业务,不断提升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优化城市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