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道德教育研究——基于性别差异理论的视角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unshine20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追求更为文明和和谐的世纪。性别道德教育的开展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中往往忽视教育对象的性别存在,在尊重和培养人的个性时,往往忽略性别差异和对性别个性的关注。因此,将性别教育纳入道德教育领域,可以从性别视角给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性别差异与性别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这是本论文得以开展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从介绍国外对于性别差异问题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出发,指出两性道德发展中的性别特点,并分析了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在道德教育的体系中纳入性别教育这一环节。事实上,我国并不缺失性别道德教育,只是在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中没有被明确地表述出来,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体系。接下来,分析中国性别道德教育的发展演变,指出我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性别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历史渊源、传统教育观念、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为出发点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性别道德教育的原则:尊重差异、性别平等和自主选择,进而提出了我国性别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和谐衔接,为我国性别道德教育的实践发展、为两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构建一个有利的教育环境和性别认知氛围。  
其他文献
单位作证或曰单位证明是我国民事诉讼中较为常见的证明方式,其包括单位书证和单位证言两种情形。我国多年来形成的以单位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倚重组织的国民心态和证据资源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