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尺度光学成像系统突破了传统光学设计的局限性,将大尺度成像系统的全视场信息获取能力与小尺度成像系统的强像差矫正能力相结合,实现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其中,相比于共心球透镜,采用类双高斯系统作为成像主物镜能有效增大成像焦距,更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成像需求,但类双高斯系统的非旋转对称性导致多尺度成像系统存在中心视场与边缘视场成像退化不一致的问题。因而需要针对不同视场成像退化程度设计不同结构的小尺度相机,这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尺度光学成像系统突破了传统光学设计的局限性,将大尺度成像系统的全视场信息获取能力与小尺度成像系统的强像差矫正能力相结合,实现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其中,相比于共心球透镜,采用类双高斯系统作为成像主物镜能有效增大成像焦距,更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成像需求,但类双高斯系统的非旋转对称性导致多尺度成像系统存在中心视场与边缘视场成像退化不一致的问题。因而需要针对不同视场成像退化程度设计不同结构的小尺度相机,这无疑增加了设计和加工难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计算方法与光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研究基于波前编码的多尺度成像系统MTF一致性,即利用相位编码元件对入射光波进行相位调制,调制成像光线轨迹分布,使不同视场输出一致的MTF曲线,利用解码算法进行图像反演恢复得到一致的清晰图像,最终达到多尺度系统不同视场成像质量一致。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对多尺度成像系统在信息获取以及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理论推导论证了相位编码元件对相位信息的调制以及对成像光线轨迹分布的影响。同时以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为基础,研究分析了相位编码元件对光学几何像差的矫正理论。第二,针对现有相位编码元件优化方法的不足,建立基于成像视场MTF一致性的相位编码元件优化模型,考虑在Zemax光学软件中同时优化相位编码元件的参数与其它光学元件变量,由各光学元件与相位编码元件共同承担编码与像差矫正的任务,增加了设计变量,降低了设计难度。通过分析编码系统的图像解码理论,选取维纳滤波作为解码算法进行信息复原。此外,对分别引入三次相位编码元件与混合型相位编码元件的三片式光学系统不同成像视场MTF曲线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并选择编码性能更优的混合型相位编码元件作为最终设计的相位编码元件面型。第三,针对成像需求,完成多尺度成像系统中心单通道结构的设计,并利用多重结构模块仿真小尺度相机阵列排布,同时由光线追迹得到不同视场成像质量评价图,验证以类双高斯为主成像物镜的多尺度成像系统在不同视场的成像不一致性。此外,在该系统光阑位置引入混合型相位编码元件进行优化设计,利用维纳滤波算法对编码图像进行解码得到清晰的复原图像,从仿真图像及其图像质量评价指标数值对比可知,相位编码元件的引入使该系统在不同视场输出图像质量一致性提高,即多尺度成像系统在大视场范围内可使用同一结构的小尺度相机,有效降低了设计和加工难度。
其他文献
电子稳像技术实现了对抖动视频的去抖,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应用广泛,为成像、瞄准和定位系统提供了更准确稳定的图像。电子稳像算法主要运用于图像存在平移、旋转和尺度缩放变化的场景,在具有旋转抖动的复杂场景中大多以软件方式实现,其具有算法复杂、耗时长和对处理器速度要求高的特点。特别是车载电子稳像系统,在要求去除平移和旋转抖动的基础上,同时对器件小型化和算法实时性具有较高的需求。系统级芯片软硬协同的工作方式能够
固体激光器的平均功率已经达到了千瓦至万瓦量级。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热效应对光束质量的影响也变得更加复杂,光束质量的控制难度显著增大。如何在高泵浦功率条件下获得良好的光束质量,是激光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传统的光束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抑制热效应,减少热效应对光束质量的影响;二是在谐振腔内增设特殊的光学装置对振荡光束进行选模及像差校正。这些措施都使激光器系统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导
图像作为人类信息传递与保存的重要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遥感、信息科学、医学影像等众多领域。然而,图像数据在创作和保存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意外情况的影响,导致图像破损,从而影响后续的研究。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恢复图像信息,减少图像损坏带来的信息损失,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图像修复旨在根据缺失图像中的先验信息,对缺失区域的内容进行预测,最终得到与图像整体结构一致的、合理的修复结果。现有的图像
Janus MoSSe是将单层MoS2一侧的S原子置换成Se后形成的一种Se-Mo-S排列结构的二维材料,其独特的光电特性在半导体器件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又有研究者提出液相剥离法合成不同浓度比的单层MoS2-xSex,研究发现材料独特的光调制和饱和吸收特性,且已应用于固体激光器等方向。在近十年,人们对单层MoS2-xSex的研究主要基于实验,实验表明材料的许多特性受原子组分浓度的调控。但由于
随着图像采集设备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国防安全、航空航天、安防监控等应用领域对获取的图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图像拥有较大视场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受限于传统成像系统中大视场和高分辨率相互制约的矛盾,一般的相机系统随着视场角的增大,采集到的图像分辨率会下降,无法保证图像细节。因此,研究一种能够同时获取大视场高分辨的成像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使用多个相机组成阵列相机系统采集图像成为其中一种
微纳卫星由于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以及可组网对目标进行持续监视的优势,已成为天基态势感知系统新的研究方向。对微纳卫星的红外成像特征进行研究,不仅为卫星预警相机的设计提供参考,还可以为目标的识别提供大量的图像数据,提高我国重要空间资产的在轨防御能力。本文针对微纳卫星红外成像特征认知的应用需求,基于微纳卫星的红外成像过程,对微纳卫星红外辐射特性及探测器成像效应建模、图像仿真及成像特征等关键问题进行
射击运动在军事领域与竞技体育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科学的射击训练方法一直是国防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瞄准训练系统应运而生。目前主流的训练系统有两类:第一类依靠激光、红外等信号的接收和发出完成射击线路的模拟,忽略了射击者的瞄准状态和瞄准过程的记录且训练环境单一;第二类基于图像传感器与枪械相结合,将获取图像的中心作为击中点,具有直观记录射击者瞄准过程的优势,但单独使用
近年来,全固态超快激光技术为众多科研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全固态深紫外超快激光具有光束质量好、光子能量高、使用寿命长、光子能量精度高、结构紧凑体积小等诸多优点,在高分辨能谱分析、高精度能量分辨、激光光刻加工、光化学、量子光学等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光发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表面显微表征技术,它通过一系列电子光学元件对样品表面发射的光电子进行实时原位成像,为样品表面
针对由于浑浊水体散射造成的图像对比度低、成像距离短、目标细节丢失等问题,近年来发展出一系列水下成像方法,其中偏振水下成像技术因设备简便、性价比高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现有水下偏振成像方法多针对中、低浑浊度水体,此时水下散射光空间分布较为均匀,但随水体浑浊度增加,散射增强,散射光呈明显非均匀分布,此时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获取散射光,无法清晰成像。针对水下非均匀散射条件下的清晰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水下
随着多尺度拼接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多尺度广域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突破了传统光学系统透镜比例法则的限制,有效解决了广域成像和高分辨率成像相互制约的问题。然而,基于该技术开发的光学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前级主物镜采用共心球透镜实现广域成像,但其一次像面上的二级光谱像差不能得到校正,造成像面上可清晰分辨像点数目下降,获取的广域物空间细节信息丢失严重,增加了次级系统设计的压力,并且随着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