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新经济地理学为经济和空间的关系研究拓展了空间,并且出色的解释了形成空间聚集的机制。本文借助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建立微观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的方式来探讨是否存在过度聚集的可能性,并借助于中国各省级的数据对中国现今经济状况下是否存在过度聚集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论证。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逻辑、和主要框架以及文章的创新之处与面临的困难。第二部分是关于新经济地理的理论与文献综述。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以往经济学者们是如何研究空间聚集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在以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基础上,以现代经济模型发展为基础,开创了新经济地理学。使得对于经济与空间在微观层面上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空间聚集对于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更加系统、科学。这部分首先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流程,进而对于中外经济学者们对于空进聚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第三部分是借助于中心外围模型对空间聚集进行理论分析。分析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否存在过度聚集的可能性,即空间聚集能否抑制经济发展;第二,如果存在过度聚集,从哪些因素可以对劳动力流动进行调控。第四部分是通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验证第三部分中假设的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合理性,即劳动力流动成本是否是随着聚集度的提高逐渐上升,并且上升速度逐步加快。然后,以中国各个省级数据进行系统GMM回归,以检测当今我国经济现状是否出现了过度聚集的情况。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一部分对全文研究做了简单地概括,并提出了关于本文研究所获得的启示。
与中心外围模型不同,本文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劳动力流动成本和农产品运输成本,详细的列出了空间聚集过程中的离心力与向心力,通过对它们发展趋势的比较来确定是否可能存在过度聚集。而后,本文采取了系统GMM对中国省级数据记性了实证分析,以观测现阶段中国的空间聚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