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耕地资源相对短缺、后备资源不足、耕地退化撂荒、违法用地屡禁不止等问题日益突显,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针对农户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界定耕地保护、农户“门槛收益”和农户行为的概念,以外部性原理、机会成本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耕地保护的内涵,得出耕地作为耕地保护的主要对象,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微观主体,是耕地保护的直接实施者。分析了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经济因素、自身能力水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农户进行耕地保护的动力源,耕地的经济利益决定着农户的收益,是农户收益的核心内容,进而得出了耕地保护与农户收益的关系。在给出的前提和假设下,提出针对耕地保护的农户“门槛收益”计算模型,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报》,分别测算耕地保护的农户“门槛收益”在城镇低收入户消费支出水平和低收入户与中等偏下户消费支出均值水平时的数值,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和浙江三个省份(直辖市)达到了农户“门槛收益”,通过计算农户“门槛收益”差值发现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偏低,均低于农户“门槛收益”,说明耕地保护与农户收益相呼应,我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还很大,但是农业劳动力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还将大幅度转移,这虽然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但对耕地保护提出了严重的考验。对2006-2010年黑龙江省农户“门槛收益”进行测算,通过分析计算数据并结合之前讨论的内容得出农户“门槛收益”在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可能存在相同的数值,而相同地区不同收入、消费支出水平的农户间的农户“门槛收益”势必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实质就是农户“门槛收益”同时衡量了农户经济收益水平和消费能力。通过对大庆市杜蒙县一心乡民主村等6个典型村进行农户问卷调查,发现农户经济收益是决定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关键因素,要强化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必须使农户经营耕地有利可图,基于耕地保护的农户“门槛收益”为提高农户经济收益提供了量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