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后,分布在青藏高原北部、东部的藏族部落并未随着王朝的覆灭而消亡,而是通过部落间不同程度的兼并与扩张,发展成为新的部落,其内部组织结构与部落文化因而得以留存下来。元朝以来历代中央王朝没有对分布在青海的藏族游牧部落采取内地中原地区的行省制等以地域为界限的行政管理制度,而是采取了因地制宜、符合当地藏族部落发展的以流动户数为基准的千百户制度。千百户制度最初是以军政一体的形式出现在藏区,直到元朝,蒙古部落中实行千百户后,将千百户移植到青海藏族各部落中。明朝沿袭此制度,清雍正年间确立并于道光年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千百户的规范与管理。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其社会背景、历代中央王朝的治边政策、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千百户制度的出现强化了部落的凝聚力,繁荣了藏族部落的经济,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民众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使除河湟地区外的青海藏族部落文化完整地保留下来,丰富了整个藏族文化。本论文试图在学界前辈们关于千百户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各种历史文献、地方史资料和民族学调查资料中关于青海藏族部落千百户制度的记载,运用传统史学的考证、描述、综合分析等方法,力求完整地论述千百户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历代王朝对千百户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及千百户制度的特点等内容。本论文由四章内容组成,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千百户这一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此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中解释了“青海”这一地名及其在历史上的疆域范围,另外也简单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分布在此地的藏族部落。第二小节中概述了元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在此地的施政方略,为进一步分析千百户这一制度做了适当的铺垫。第三章共分为三个小节,其中第一小节主要概述了千百户制度的形成、确立、强化以及削弱的发展历程。第二小节以三个藏族部落为例,即纯牧业工贡麻部落、半农半牧茫巴夏松部落、农业郭密部落为例分析了千百户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另外阐述了千百户的赏罚以及防止族民北渡、请票易买粮茶催纳粮赋、组织部落会盟、分配部落土地的职权。第三节分析了千百户制度的特点,即兼任部落首领与中·央官职;地方性的政教合一统治;以及简单概括了与农业土司制度的异同。第四章阐述了千百户制度产生的原因及这一制度对外与中央王朝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内维护部落安定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