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复合纳米薄膜制备及电化学传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air_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便携、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保证饮用水安全、预防诊治疾病等关乎生命健康的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研究前景。在构建电化学传感器过程中,开发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十分关键。金刚石/石墨复合纳米薄膜材料不仅拥有sp3-碳键金刚石和sp2-碳键石墨的综合性质,具有机械性质优异、电化学势窗宽、背景电流低、导电性好,以及电化学活性高等特点,而且拥有通过裁剪结构调控其物理化学性质的能力,在构建高性能电化学传感电极方面拥有广阔潜力。本论文主要以金刚石/石墨复合纳米薄膜为研究对象,开展其生长制备、微观结构分析、生长机制探讨、电化学性质分析,以及电化学传感性能评价的研究。首先,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在高衬底温度(>1000℃)和高CH4浓度(≥8%)条件下制备金刚石/石墨(D/G)纳米片复合薄膜,其中D/G纳米片由石墨壳层包裹金刚石核芯结构组成。经过分析,纳米金刚石过渡层中孪晶缺陷横向诱发和石墨包裹层侧面阻止被认为是导致D/G纳米片生长的重要条件。通过调控薄膜微观结构,开发出宽电化学势窗(3.18 V),低背景双电层电容,以及优异电化学活性的非掺杂D/G-8%纳米片复合薄膜电极。分析表明惰性厚金刚石核芯可以明显影响高电化学活性薄石墨壳层棱边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因此其呈现出上述综合金刚石和石墨特点的电化学性质。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方法检测重金属离子实验表明,D/G-8%传感电极兼具高信噪比和高灵敏度,在单独和同时检测Zn(Ⅱ)、Cd(Ⅱ)、Pb(Ⅱ)、Cu(Ⅱ)时均表现出低的检出限(<10μg·L-1),满足饮用水中重金属标准限值的有关规定。其次,采用MPCVD技术,利用突出样品台制备新型金刚石/碳纳米墙(D/C)复合薄膜,该薄膜由金刚石纳米片和湍流石墨相构成的碳纳米墙(CNWs)相互交错组成。经过分析,金刚石纳米片优先生长和衬底表面等离子体密度增加相互耦合被认为是CNWs在金刚石纳米片两侧萌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在D/C复合薄膜上负载CuO构建了 CuO@D/C传感电极,该传感电极在检测葡萄糖实验中呈现出高灵敏度(1650μA·cm-2·mM-1)、低定量限(0.5×10-6M)、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回收率(94.21%~104.18%),对预防诊治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上述优异性能是高效换能单元—D/C复合结构和高活性生物识别单元—CuO纳米颗粒协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开发了氢等离子体处理转化D/C复合结构来构筑多孔金刚石纳米结构的方法。在处理过程中,原子氢能够将CNWs中sp2-键碳转化为sp3-键碳并生长在金刚石纳米片两侧,使得金刚石纳米片增厚并交错连接成为多孔金刚石纳米结构。上述方法简单高效,将推动多孔金刚石纳米结构在电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舰艇编队面临的空中威胁日益复杂多样,正确、快速地识别目标是赢得对空防御作战的前提。在分析各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空中目标威胁特征指标的基础上,将舰艇编队防空作战目标识别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大,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关注。氢气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其研究成为了热点领域。传统的制氢技术成本较高,且在制氢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二次
细胞蛋白 NOP53,又称 PICT-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arboxy1 terminus 1),由胶质瘤抑制候选基因 2(glioma tumor suppressor candidate region gene 2,GLTSCR2)编码。在
随着三维扫描设备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图形学与现代网络技术相融合,发展出数字几何处理这一学科分支。数字几何处理以海量三维几何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为中心课题,在计
随着区块链技术蓬勃发展,传统金融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众筹模式成为筹资者获取资金支持的新模式。本研究以区块链众筹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区块链众筹项目优劣
研究钢-硬质泡沫塑料夹层结构的特性,基于夹层结构的材料性能和力学理论,结合大变形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夹层板在碰撞仿真中的建模技术,探讨适合于夹层结构的建模方
引信是能够利用目标回波信息使各种弹药适时起爆的控制装置,是武器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战争中,引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弹载天线是无线电近炸引信中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