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世达赖喇嘛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名宗教首领,之前与中央政府关系良好。1959年西藏暴乱后,十四世达赖喇嘛逃亡印度。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国内群众对其状况知之甚少。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西藏发生大规模暴乱,十四世达赖喇嘛被中国政府认定参与了背后煽动和策划,受到国内民众猛烈抨击,其作为“分裂分子”和“政治僧侣”的形象逐渐被定格。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十四世达赖喇嘛在西方社会的知名度不断增加,如今在西方民众中具有极高的的声望和影响力。西方人中真正见过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到过西藏的毕竟是少数,西方媒体无疑是其了解十四世达赖喇嘛的主要途径,因此,探究西方媒体呈现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其在西方受欢迎的原因。本文利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报道数量、主题、体裁、信源、稿源、叙事框架、关键词等七个方面,对《纽约时报》1979年至2011年以十四世达赖喇嘛为主题的报道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报道中存在较为固定的报道框架,这种框架通过长时间的持续报道不断得到强化,在其作用下,《纽约时报》主要建构了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四种形象:精神领袖、和平卫士、哀兵弱者和政治明星,这些形象十分正面,近乎完美。《纽约时报》一方面在固定框架的指导下对新闻事实进行取舍,一方面又通过这种框架作用于受众的思维和判断,最终影响人们对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认知。西方公众对十四世达赖喇嘛本人以及对中国西藏缺乏真正的了解,当受到来自《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强烈的具有鲜明立场的信息冲击时,难免会倾向于支持十四世达赖喇嘛。本研究揭示了《纽约时报》构建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形象,并简要分析了其如此建构十四世达赖喇嘛形象的原因,希望能够对我国做好以十四世达赖喇嘛为主题的对外传播工作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