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化疗性恶心呕吐(CINV)是由化疗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上用于预防与缓解CINV的方法存在给药频繁,对延迟性恶心呕吐疗效不佳的问题。LPA是第二代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帕洛诺司琼的衍生物,对止吐相关受体亲和力强。本文以LPA为模型药物制备了一种微球型预防恶心呕吐用长效注射剂,以期实现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给药频率、加强药物对CINV预防及缓解作用的目标。本研究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疗性恶心呕吐(CINV)是由化疗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上用于预防与缓解CINV的方法存在给药频繁,对延迟性恶心呕吐疗效不佳的问题。LPA是第二代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帕洛诺司琼的衍生物,对止吐相关受体亲和力强。本文以LPA为模型药物制备了一种微球型预防恶心呕吐用长效注射剂,以期实现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给药频率、加强药物对CINV预防及缓解作用的目标。本研究首先建立了LPA缓释微球(LPA-MS)的体外分析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准确度与精密度均满足测定标准,为LPA-MS的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LPA缓释微球。以微球的形态、包封效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及体外释放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进行了处方工艺优化。结果显示,加入油酸可提高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效率,但易导致微球粘连,流动性较差;聚乙烯醇(PVA)浓度、LP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质量比会显著影响微球的包封效率,而PLGA分子量和乳化转速对微球释放影响较大。经优化,确定处方工艺为:以型号为502H的PLGA为载体,固定水相为p H=7.0、含0.1%PVA的磷酸盐溶液,油相为二氯甲烷,LPA/PLGA质量比为1/17,油相PLGA浓度为150 mg/m L,油相/水相体积比为1/10,乳化转速为3000 rpm或5000 rpm,乳化时长2 min,剪切后不经萃取,于40℃旋蒸60 min。该处方工艺重现性良好,制得微球体外呈现零级释药特征,可缓释5~6天。以LPA溶液剂为参比制剂,评价LPA-MS在大鼠体内的缓释性能和PLGA分子量、载药量及粒径对LPA-MS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肌肉注射LPA溶液剂相比,给予LPA-MS后Cmax由75.80 ng/m L降低至3.6~26 ng/m L,药物作用时间由12小时延长至约14天,血药浓度更为平稳。与高分子量PLGA(503H)制备的LPA-MS相比,肌肉注射低分子量PLGA(502H)制备的微球达峰时间更短,Cmax/Cmin小,血药浓度波动较小。不同载药量和不同粒径微球的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与载药量较低(1.89%)和粒径较大(23.20μm)的微球相比,肌肉注射载药量为3.89%或粒径为13.20μm的LPA-MS时,前期药物释放量增加,有利于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从而提升对急性CINV的预防效果。上述结果表明,肌肉注射采用PLGA-502H、LPA/PLGA质量比为1/17且乳化转速为5000 rpm时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在13μm左右),在大鼠体内达峰速度快且Cmax较高,可在14天内获得较平稳的血药浓度水平。在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中,以体内药物吸收百分率(AUC0-t/AUC0-∞)对相应时间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做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表明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良好。综上,本研究制备的LPA-MS在体外可持续释药5~6天,经肌肉注射给药后可迅速达峰并在体内维持约14天的长效释放。与LPA溶液剂相比,给予LPA-MS后血药浓度更为平稳,可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升患者用药顺应性的目的,有利于提升预防及治疗CINV的效果。
其他文献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提高,耐药细菌尤其是具有产生物膜能力的耐药细菌的增加,会使全球细菌性感染更为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能够在食品加工管道等刚性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造成食品污染。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致病菌,由于能够形成生物膜而常会黏附于植入式医疗设备和器械的表面,引起慢
蛋白质糖基化与蛋白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异常蛋白质糖基化与多种癌症发生相关,具体表现为在癌症组织中出现独特的N-连接聚糖及N-连接糖蛋白。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针对临床病例的膀胱癌糖链相关研究较少,无法全面了解膀胱癌组织的糖链信息。深度糖组学分析,不仅为未来临床检测提供癌症候选标志物,还对了解膀胱癌的发生与发展机理研究有指导作用。而采用FFPE组织切片
腈水解酶(Nitrilase,EC 3.5.5.1)是一类可以将腈类物质一步水解为羧酸类物质的酶,在多种化工品及药物中间体的生产中已被应用。然而,天然腈水解酶活性较低、是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的瓶颈。基于突变体库构建和筛选的定向进化已被证明是酶分子改造的有效策略,但缺乏高通量筛选方法使得腈水解酶的高活性进化研究进展缓慢。遗传编码型生物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细胞内靶标分子的浓度,调节报告基因表达,从而将酶活与
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肿瘤疫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新型癌症治疗手段之一。肿瘤细胞表面大量表达的肿瘤相关糖抗原(Tumor-associated carbohydrate antigen,TACA)特异性高、化学结构保守,是肿瘤疫苗开发的理想靶点。其中,具有特异性糖基化的肿瘤相关粘蛋白1(Mucin 1,MUC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量表达,已被广泛
水凝胶是一类由高分子交联而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强吸水和保水能力的软物质材料,已经被开发成各种医疗器械产品,广泛应用于创面愈合、软骨修复、伤口粘合等临床手术,并在组织工程、人工器官和再生医学前沿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水凝胶材料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速度,但以伤口愈合的临床治疗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无法有效调控创面的过度炎症反应,造成创面瘢痕形成、血管化程度低,愈合质量差,缺乏生理功
KpADH是来源于多孢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polyspora的一种依赖NADPH的醇脱氢酶,可用于(4-氯苯基)-(吡啶-2-基)-甲酮(CPMK)的高效不对称还原。为了进一步探究和拓展KpADH在不对称还原大位阻双芳基酮底物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以野生型KpADH(WT)为出发酶,CPMK为模式底物,合成了一系列CPMK类似底物以及四种含杂环的双芳基酮底物,以此探索KpADH的底物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在众多疾病类型中,致死率高的癌症以及影响范围广的食源性疾病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鉴于此,以纳米探针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此类生物传感器易于修饰、特异性强以及灵敏性高,在疾病的早期检测及诊断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论文以适配体功能化纳米探针为基础,分别构建了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行政处罚法》中的主观过错条款,应被解释为一种定罚规定,直接决定应受行政处罚行为是否成立。故意与过失的区分评价并不单单只发生在定罚阶段,还可以被二次评价至量罚之中,但它不宜作为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在“过失”认定上,需区分对待“重大过失”“一般过失”和“具体过失”。对立法文本写明的“重大过失”,宜采用与故意类似的判断规则,但仅在立法文本中以“过失”加以表述者,则需行政机关在“一般过失”与“具体过失”
裂褶菌属药食兼用真菌,其产物裂褶菌多糖是一类具有β-1,6支链的β-1,3-葡聚糖,具有免疫增强、益生元等多种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领域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但裂褶菌多糖分子量较大且自身水溶性差,影响其生物利用。裂褶菌多糖降解形成带分支的β-1,3-葡寡糖,即裂褶寡糖(Sc.b OβG),其水溶性好,也具有良好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在前期构建木霉菌耦合发酵的基础上,考虑食品安全需求,选择长枝木霉为出发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