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四川山胡椒(Lindera se tchuenensis)和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活性,研究两种植物挥发性成分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该属植物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考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种山胡椒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运用GC-MS检测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同时将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对油脂POV值的影响作为指标对比山胡椒叶乙醚萃取物和Vc、BHA的抗氧化作用,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验证山胡椒叶挥发油对常见菌的抑制活性。结果:1、两种胡椒叶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四川山胡椒1:16、绒毛山胡椒1:14,浸泡22h,超声30min,保持微沸状态蒸馏5-6h,取上层精油,用无水乙醚溶解,自然挥干得到亮黄色油状液体,四川山胡椒提取率约为0.012%,绒毛山胡椒约为0.029%。2、建立了GC-MS检测两种山胡椒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色谱质谱条件;并从四川山胡椒叶挥发油中分离出79个成分,共鉴定出5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4.40%,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桐酸(25.61%)、肉豆蔻醛(9.81%)、叶绿醇(6.61%)、亚油酸(5.39%)和Z-13-十八烯醛(5.38%)等;从绒毛山胡椒挥发油中共分离出了40个成分,鉴定出了22个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8.79%)、六氢金合欢烯基丙酮(6.83%)、β-芹子烯(5.02%)、棕榈酸(4.42%)、新植二烯(4.53%)等。且两种山胡椒叶中鉴定出来的成分仅有α-蒎烯、肉豆蔻醛、棕榈酸甲酯、棕榈酸、叶绿醇等5个相同的物质,但含量相差很大。3、两种山胡椒属植物叶乙醚萃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相差不大,四川山胡椒叶片总黄酮含量为1.66%,绒毛山胡椒为1.43%。两种山胡椒乙醚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绒毛山胡椒较四川山胡椒作用更明显,前者清除率为66.184%,后者为37.842%,清除率约相当于4mg·L-1的BHA和5 mg·L-1的Vc。4、相同环境下,实验所使用的空白的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在48小时内POV值上升幅度较大。供试品作用48h后,植物油的POV值升高均有降低,供试品作用的活性顺序为四川山胡椒粉末>绒毛山胡椒粉末>Vc>BHA>四川山胡椒乙醚萃取物>绒毛山胡椒乙醚萃取物。两种山胡椒的供试品对猪油POV值则表现为使其增高,增高幅度为绒毛山胡椒乙醚萃取物>四川山胡椒乙醚萃取物>绒毛山胡椒粉末>四川山胡椒粉末;阳性对照品对猪油POV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所有供试品对绿脓杆菌表现为不敏感;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绒毛山胡椒挥发油与乌药根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敏感(抑菌圈>2.0mm),四川山胡椒的挥发油和乙醚提取物及绒毛山胡椒乙醚提取物表现为中敏(抑菌圈≈1.Omm):对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绒毛山胡椒的乙醚萃取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敏感(2.0mm<抑菌圈<4.0mm),四川山胡椒乙醚萃取物、绒毛山胡椒挥发油及乌药石油醚部位中敏(抑菌圈≈1.0mm),四川山胡椒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低敏(抑菌圈=0.5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绒毛山胡椒的挥发油、乙醚萃取物、石油醚部位以及四川山胡椒挥发油、乌药根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明显(2.0mm<抑菌圈<2.5mm),四川山胡椒乙醚萃取物、绒毛山胡椒石油醚部位和乌药根乙酸乙酯部位中敏(1.Omm<抑菌圈<1.5mm);其他作用均不明显。结论:两种山胡椒叶挥发油含量较少,不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大量制备;虽为同属植物,但其挥发油所含化合物差别较大;研究表明两种山胡椒乙醚萃取物有较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对油脂POV值影响,但其作用机理不详;两种山胡椒植物多种提取部位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