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是关键,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职业忠诚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一项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充分发挥自秉性身特征的作用,职业忠诚即是教师应具备的主要秉性特征之一,它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程度,进而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和职责的履行。而且,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政策和资金的完全到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补全农村教育短板,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也亟需培育教师的职业忠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本研究主要以组织承诺理论和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为理论框架,基于襄阳市和随州市若干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样本数据,首先,通过描述性分析,考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忠诚现状,包括教师职业忠诚的总体表现及其人口学特征,以及职业忠诚的三个具体表现职业情感与喜爱、职业能力与胜任、职业责任与坚守的表现状况。其次,通过回归分析,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忠诚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忠诚的三个具体表现职业情感与喜爱、职业能力与胜任、职业责任与坚守的影响因素,以及职业忠诚总体表现的影响因素。 本文研究发现:(1)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忠诚总体表现较为乐观,职业忠诚程度低的教师占比少于两成,超过八成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忠诚总体表现在一般水平和较高水平之上。此外,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之下,教师的职业忠诚呈现出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村学校教师和城市学校教师之间、男女教师之间、党员和非党员教师之间、不同教龄教师之间、不同职称教师之间的职业忠诚表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2)教师职业情感与喜爱、职业能力与胜任、职业责任与坚守差异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具体而言,政治面貌、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满意度、家人支持程度、收入满意度、学校管理体制和社会认可程度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情感与喜爱;年龄、职业认同感、学校管理体制和社会压力感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能力与胜任;而教师的职业责任与坚守与年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满意度、婚姻状况、夫妻双方是否异地分居、家庭生活状况、学校类别、收入满意度、学校管理体制和社会压力感呈现出显著相关性。(3)对于教师职业忠诚的总体状况而言,其表现是受到性别、政治面貌、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满意度、婚姻状况、夫妻双方是否异地分居、家庭生活状况、学校类别、收入满意度和学校管理体制、社会认同程度和社会压力的共同影响。 根据本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扶持持力度,让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二,培育教师的职业情感与喜爱,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的收入和职业满意度,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与喜爱,使得更多的教师不仅仅把教书育人看作是一种完成任务型的职业,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志业。第三,注重教师的职业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积极提升和完善教学能力,更要求学校重视对教师职业能力与胜任的培训,让教师成为培养学生成才成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合格园丁。第四,从教师自身坚定理想信念和帮助教师解决居住和生活等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两方面努力,让教师愿意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