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林西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结合部位,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萤石矿集区之一。区内主要赋矿围岩为晚古生代-中生代火山-沉积岩和中生代花岗岩,主要控矿构造为NE-NNE向和近EW向断裂。根据研究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组分的分异程度,可将该区萤石矿床划分为两类:一是矿石组分分异程度较高的萤石矿床(I类);二是矿石组分分异程度较低的萤石矿床(II类)。本文从矿床及矿石宏-微观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等方面对上述两类萤石矿床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研究表明,两类萤石矿床的控矿地质条件差异明显,I类萤石矿床的赋矿围岩主要为火山-沉积岩,控矿构造为NE-NNE向断裂;II类的赋矿围岩主要为花岗岩,控矿构造为近EW向断裂。2、宏-微观地质特征上,I类萤石矿床的矿石以萤石型和石英-萤石型为主,萤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纯条带状和角砾状构造发育,矿石品位较高;II类萤石矿床的矿石以石英-萤石型和萤石-石英型为主,萤石主要呈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网脉状和斑点状构造发育,矿石品位较低。3、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两类矿床萤石中的ΣREE要明显高于石英中ΣREE;II类萤石矿床的ΣREE普遍高于I类的ΣREE。δCe和δEu异常表明,I类萤石矿床形成环境既有还原环境,也有氧化环境;II类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中。在Y/Ho-La/Ho图解上,两类萤石矿床中的石英和萤石均呈现出水平分布,说明两类萤石矿床中成矿流体具有同源性。4、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上,I类萤石矿床萤石中包裹体具有颗粒大、数量多等特点;石英包裹体发育较差、相对较小、数量少。II类中萤石包裹体相对较小、数量少;石英中包裹体发育极其不好。显微测温结果表明,I类萤石矿床的均一温度为131~289℃,属中-低温型矿床;而II类的均一温度为110~201℃,为低温型矿床。两类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盐度和密度较为相似,均属于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压力上,两类萤石矿床之间相差较大,I类的成矿压力相对较高。两类萤石矿床中在成矿流体的成分相差不大,均以H2O为主,普遍含有H2、C3H6。5、通过对两类萤石矿床宏-微观对比研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成果,探讨了影响萤石矿床矿石组分分异程度差异的一些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影响萤石矿床矿石组分分异的最主要因素为控矿构造条件,其次为赋矿围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