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吉奥诺(Jean Giono)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之一,被誉为“法国生态文学先驱”,其文学作品多以法国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通过文本中自然界的各种生态意象符号来阐释其构建的生态空间。他用文学书写自然,直言人生,其作品始终贯穿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深刻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哲理关系。本论文以吉奥诺的《山冈》、《一个鲍米涅人》、《再生草》(合称《潘神三部曲》)、《人世之歌》、《愿我的欢乐长存》、《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屋顶上的轻骑兵》、《普罗旺斯》等主要文学代表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作品中呈现的文本脉络进行深入拆解,以文学符号学作为研究手段,从意象符号、叙事符号的角度分析作者生态文本的深层结构,分析文本中包括人在内的各类自然元素如何以文学符号的形式参与生态空间的构建,考察以吉奥诺为代表的法国当代作家对生态危机的回应,从而拓展生态文学研究的世界性。本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由绪言、正文五章和结论组成。绪言部分对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其创新性进行概述。在回顾吉奥诺一生文学创作的基础上,对迄今为止国内外吉奥诺文学研究进行述评。本论文的创新性在于将生态思想与文学符号学进行有机结合,以文学符号学作为基本研究方法,把文学意象批评纳入到生态批评的领域中,从而解构庞杂的文本系统,分析文本中生态空间的各个组成部分,透过意象符号和叙事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贯通文学研究的内部与外部研究,直达作品的生态价值内核,深入论证吉奥诺文本中生态空间的特征和意义。从而避免传统生态文学研究的宽泛化和空洞化,更好地从本质上把握对生命本原、自然环境和生态和谐的理解。在正文五章中,首先分析“日夜”和“四季”构成的时间叙事符号,以及“城市”与“自然(乡村)”构成的空间叙事符号,揭示作者在时空维度上的生态学价值取向;其次,分析“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生物意象符号,以及“地”、“气”、“水”、“火”四大元素构成的非生物意象符号,探寻自然元素对生态空间的构建,揭示人与自然诸元素和谐互动的生态观;再次,分析作为“第五元素”的“人”,通过文本中“个人”与“群体”两类特殊的“人”的意象的拆解分析,阐释生态空间中人的生态价值观和面对生态危机所采取的实际行动;最后,综合分析吉奥诺文本中的生态空间表征,从形而下的局部符号构建到形而上的生态文明反思,并对作者的叙事风格加以阐释,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把握生态空间的文学性、有机性和整体性。在结论部分,本论文在总结吉奥诺前期与后期不同创作风格的基础上,指出人和自然始终处于其生态空间的主体地位,认为作者构建生态空间的本质意图便是肯定生命本原,回归自然。吉奥诺的作品实际上向人类提出了在急功近利的开发过程中,该对大自然采取何种态度的问题,他的作品的深度、广度和新意,正是他以万物多元论为基础的自然观、环境观和生态观。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陷于深刻危机的严峻时期,对吉奥诺文本的分析与考量具有崭新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撰写本论文的初衷之一。同时本论文在研究吉奥诺生态空间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生态观,整体把握其生态思想在法国生态文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地位,有助于我国学者了解法国作家如何用文学这一平台应对生态危机,这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的生态文明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