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

来源 :上海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h20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着重强调从原文和译文的比较出发,注重标准的厘定和标准的遵守,以忠实性为翻译的最高标准,但是,在文学翻译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勒菲维尔、巴斯奈特和本雅明的研究,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必然遇到翻译什么,为谁翻译和在译文中使用什么具体词语等问题,本文旨在讨论了译者处理这些问题时的社会文化视角,着重从宏观的角度,即从社会文化方面,研究这些要素对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和操纵。采用了共时与历时比较描述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几个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即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诗学以及伦理信仰等,该文研究结果表明,翻译中的确切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译者的翻译动机。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指出本文命题虽已有讨论,但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同时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部分里,主要讨论文化学派的几个代表人物,如勒菲维尔,佐哈尔。重点讨论他们对翻译操纵理论的见解。 第三章,本论文的重点部分。讨论了社会文化因素对译者的操纵,分别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诗学和伦理信仰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些要素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文学翻译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第四章,受社会文化不同因素的操纵,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必须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本章主要讨论了四种方法,增词法,删减法,替代法,以及解释法。 第五章,结论部分,基于以上讨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操纵和制约。
其他文献
语言迁移研究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Taylor等前人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比中、高级阶段更依赖于母语。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
爱·摩·福斯特最著名的小说《印度之行》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它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把主题主要锁定在探讨关于阻碍人类"连结"的种族冲突问题.该文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角
库尔特·冯尼格是上世纪最受欢迎的黑色幽默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为《五号屠场》。作品运用虚构的麦多尔星球人的观点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累斯顿大轰炸,反映了20世纪60
语言的使用意味着交际的存在.因此,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信息处理过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交际行为.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从语用学的观点看,人类交际受语用原则的制约
关于犍陀罗弥勒菩萨像手持的小容器,历来的说法,只看做水瓶。1983年3月日本学者上原和先生在汉城举行的第二次韩日联合古代史学术讨论会上初次提出疑议。然而,从键陀罗出土的
自从韩礼德和哈桑于1976年首次提出衔接理论,长期以来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许多研究.研究者们发现英汉语篇衔接方式存在着差异.尽管近年来研究这方面的论文和专著逐渐增多.但多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精炼简隽的语言,委婉游离的措辞,深刻而又模糊的内容,强烈的感情,巧妙传神的修辞手法,以及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的显著特征。华夏古典诗歌历史悠长,绵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