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是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一定的电压,使电极反应物之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激发态,激发态返回到基态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的一种发光现象。电化学发光是一种新颖的分析技术,它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相结合。因其具有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中。首先,参照文献合成了Ru(phen)3(PF6)2和Os(phen)3(PF6)2,并对它们的电化学发光特性作了对比。发现Ru(phen)3(PF6)2发光强度远远大于Os(phen)3(PF6)2,而且Os(phen)3(PF6)2与共反应剂胸腺嘧啶作用后发光强度没有明显变化;相比而言,Ru(phen)3(PF6)2与胸腺嘧啶作用后,发光强度明显增强。鉴于Ru(phen)3(PF6)2优异的电化学发光特性,本文用邻菲罗啉钌对汞离子进行定量检测。其次,建立一种Ru(phen)32+与胸腺嘧啶(thymine,T)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汞离子的方法。经过DPV测试得到邻菲罗啉钌氧化电位E=1.13V,而胸腺嘧啶有一个氧化电位E=0.53V,所以胸腺嘧啶能够作为ECL共反应剂,参与Ru(phen)3(PF6)2的电化学发光反应,进一步提高了Ru(phen)3(PF6)2ECL发光强度。由于汞离子与胸腺嘧啶有很强的配位能力,能形成非常稳定的络合物T-Hg2+-T,在Ru(phen)32+/T体系中有Hg2+的存在将导致T的浓度降低,从而使体系ECL强度下降。根据发光强度的变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确定汞离子的浓度。在0.1 mol/L磷酸盐溶液中(pH=8),利用裸玻碳电极在Ru(phen)32+/T体系中检测汞离子的浓度范围为1.0×10-9~1.0×10-5 mol/L,最低检测限为(S/N= 3) 1.0×1O-9 mol/L,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好,可较好地用于检测汞离子。最后,为了进一步降低汞离子的检测限,用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对汞离子进行了检测。由于氧化石墨烯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高电化学发光反应中电子转移效率,所以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降低汞离子的检测限。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检测汞离子的线性范围为1.0×10-11~1.0×1O-7 mol/L,最低检测限为1.O×10-11 mol/L,与裸玻碳电极相比,汞离子最低检测限下降了两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