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04~2006年在安徽省怀远县马城稻麦良种场进行。选用中筋小麦品种皖麦41,主要从不同施氮量和追肥时期,研究了氮肥供应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氮素供应对皖麦41生长发育及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量有利于小麦群体结构的改善,提高小麦的冬前茎蘖数、孕穗前茎蘖数、有效穗数和成穗率。以起身期追肥对提高皖麦41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为最佳。当施肥量达300kg/hm2,在起身期追肥有效穗数达最大值544万/hm2。随施肥量的增加有利于叶面积系数的提高,各施肥处理叶面积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最高值均出现在孕穗期。氮肥后移可延缓叶片衰退,保持较高叶面积系数,但300kg/hm2施肥量对小麦后期群体生长过大,导致叶面积系数下降速率最大。增施氮肥明显提高皖麦41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氮肥后移延缓了叶片衰老。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小麦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时间均出现在上午10:00,但最大光合速率存在差异。150 kg/hm2施肥量和对照处理(CK)的光合速率在下午14:00时又出现一次峰值,总体变化曲线呈双峰曲线,即存在光合“午睡”现象,通过氮肥供应量的增加,“午睡”现象明显减少。氮肥对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在开花期表现显著,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促进开花前小麦营养体内贮存同化物向籽粒中的运转,对叶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提高在开花后期表现明显,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氮素供应对皖麦41产量的影响氮素供应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返青期、起身期追肥,随施肥量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提高,拔节期追肥对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效应较小,但拔节期追肥有利于形成壮杆大穗,提高穗粒数。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间均正相关,与穗数相关极显著(r=0.9930**);与穗粒数相关显著(r=0.8785*);与千粒重相关性不显著(r=0.7253)。各施肥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CK)处理,差异达极显著,以施肥量300 kg/hm2,起身期追肥产量最高,达7155.94kg/hm2。相同施肥量时,拔节期追肥时期产量有下降趋势。3、氮素供应对皖麦41品质性状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的增加促进了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的提高和沉降值增加。氮肥后移至拔节期追肥有利于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提高,但当施肥量达到225 kg/hm2以后,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不再增加,有降低的趋势。根据前人研究结果,适宜做优质馒头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在12.5~13.5%,湿面筋含量在30~33%,沉降值在31~35ml,容重在745~770g/L。本试验在沿淮地区针对皖麦41的施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施肥量的提高和追肥时期的运筹可以达到优质馒头对小麦品质的要求,在起身期追肥,施肥量达225 kg/hm2以上;拔节期追肥,施肥量达150 kg/hm2以上,品质主要指标均达优质馒头制作要求。综合考虑施肥量的节本与优质间关系,试验以施肥量225 kg/hm2拔节期时制作优质馒头为最佳。淀粉糊化特性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皖麦41在返青期、起身期追肥随施肥量的增加,峰值粘度提高,增加面条的弹性。以施肥量225 kg/hm2起身期追肥时稀懈值较高,面条的滑爽性较好。糊化温度与蒸煮品质呈负相关,各处理糊化温度均低于对照(CK),相互间差异不显著。糊化时间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