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首诊制度运行中的角色。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全球卫生战略目标。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国民健康战略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实现由以医院为基础向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的转型。顺应世界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把构建社区首诊制度、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新医改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首诊制度运行中的角色问题,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社会实践领域,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以相关政策文献和笔者自行设计并实施的XHCQ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所获取的数据为分析的基础材料,依据角色理论,从理想角色和实际角色两个层面,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首诊制度的两个基本支柱——区域医联体制度和家庭医生制度——运行中的角色予以研究。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为序言,对论题及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个案情况等予以说明,并从社区卫生服务、社区首诊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角色三个方面对先行研究进行梳理;第二章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过程和区域医联体制度及家庭医生制度的建构过程予以描述;第三章和第四章各自围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域医联体制度和家庭医生制度运行中的角色,从四个层面展开分析:理想角色的规定和实际角色的现状、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的接近、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的差距及其原因、消除差距的对策;第五章“结语”对本研究予以归纳和评价。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五点: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首诊制度运行中的理想角色具有双重规定性:政策要求和居民需求。此两者之间可能发生不相一致的情况:或政策滞后于居民的合理需求;或居民的需求缺乏合理性。第二,上述不一致的存在,客观上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首诊制度运行中的实际角色。就消极影响而言,它可能干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就积极影响而言,一方面,它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起作为“国家健康服务体系与国民个人及其家庭直接接触的首要环节”所应承担的“上下沟通”、“政民沟通”的责任:将居民需求反映于上,促进政策或其实施措施的完善,使之符合居民需求,或能引导居民需求的合理化;另一方面,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在实践中实现角色创造。第三,在区域医联体制度运行方面,按照政策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切实落实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但由于双向转诊及其配套制度尚不完备,致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角色既未能完全符合政策要求,也无法满足居民的自由转诊需求,从而难以承担起“首诊”的职责。第四,在家庭医生制度运行方面,政策要求比较明确,且与居民需求相一致,但由于社区全科医生人数过少,远不能满足政策要求和居民需求,因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也还存在着差距。第五,由上可知,为缩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首诊制度运行中的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的差距,作为客观条件,有两点最为迫切:一是完善双向转诊及其配套制度;二是加快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并建立以“服务质量评估”为核心的定期评估机制。综上所述,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首诊制度运行中的理想角色的双重规定性及其矛盾存在的可能性的发现、对这种矛盾性对于实际角色的影响的分析,可以说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另外,本文的分析框架、研究结论以及调查数据,或许能为关于社区首诊制度和城市基层卫生服务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和一些有价值的一手资料。但是,由于笔者的能力和时间的限制,本文在政策文献的收集和解读、个案调查的范围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和不足,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