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地区白刺主要害虫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che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刺隶属蒺藜科(Zygophyllceae)白刺属(Nitraria)灌木,青海省有3种,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腹地的都兰、乌兰、德令哈等地区的沙地、盐碱地带,面积约有25万公顷,为平原荒漠草地的优势固沙植物种类。近年来柴达木白刺遭受到过去极少见到或从未报道过的多种害虫的严重危害,甚至大面积爆发成灾。有效控制白刺害虫猖獗危害是目前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德令哈地区野生白刺林内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危害白刺属植物的主要害虫的为害规律、生物学特性、防治指标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德令哈地区白刺林内节肢动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初步统计到德令哈地区白刺林内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10目44科82种组成,主要害虫有2种,即古毒蛾(Orgyia antique)和白刺夜蛾(Leiometopon siyrides),常见害虫有拟步甲(Tenebrionidae)、卷叶蛾(Tortricidae)等,食虫虻(Tabanidae)、蜘蛛(Arancae)和蜻蜓(Odonata)为主要天敌,并从死虫体内分离得到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学名待定。2、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初步掌握了白刺主要害虫——古毒蛾和白刺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古毒蛾以幼虫取食白刺叶片进行为害,该虫在德令哈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每年6月为其幼虫发生盛期,8月下旬产卵结束,以卵越冬;白刺夜蛾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虫危害较轻,以第二代的危害较为严重,幼虫发生盛期为每年的7月,9月中下旬入土化蛹越冬。3、测产试验表明,古毒蛾虫口密度与白刺鲜草产量呈显著相关,随着古毒蛾虫口密度的增加,白刺鲜草草产量明显降低。初步确定了古毒蛾的防治指标为12.53头/m2,并得出古毒蛾的经济允许水平为4.33%。4、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几种适合的生物药剂:阿维菌素乳油、类产碱、草毒蛾,单剂使用时,阿维菌素乳油的浓度宜选择6000倍和8000倍,类产碱和草毒蛾宜选择3000倍以上浓度,其3000倍液的7天校正防效可达100%。使用混剂时,阿维菌素、氯氰菊酯、类产碱和草毒蛾两两进行混配,效果均较好,各药剂不同浓度7天的校正防效没有显著差异,都可以在田间施用。5、初步确立了德令哈地区白刺优势害虫总体防治策略为:1)了解白刺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习性,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古毒蛾的防治时间宜选择在6月中、下旬进行,白刺夜蛾的防治时间可选择在第二代幼虫的发生盛期,即8月下旬进行;2)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结合,选择适当的生物药剂如类产碱、草毒蛾及阿维菌素等,可有效控制白刺害虫的危害。
其他文献
随着钢管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电力设施、交通设施建设中,尤其对于系杆拱桥建设的应用,无论在工程规模还是施工难度上,其技术越来越走向成熟
挥鞭伤是急性颈椎损伤的常见病之一,最常见的病因是车祸追尾使被撞车辆向前移。这样座位带动躯干也向前移,由于头颈相对自由,惯性作用造成头部落后,头颈发生水平移位.导致挥鞭伤的
全球性的生态理论热潮中,国际翻译界从“生态”、“环境”等生态学视角描述翻译活动的相关研究在翻译文献里日渐增多。国内的翻译生态研究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国内存在着既互
在对移民安置目标的几种观点讨论的基础上,将移民安置目标界定为:借助移民搬迁的机遇,通过社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重组,实现移民可持续生计。借鉴PSR模型构建了移民安置目
西方学者于二战结束后开始将国际学生作为跨文化心理适应的研究对象。近五十年来成果丰富,对国际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文化冲击"概念、U型及W型曲线假设及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变得更为多样化,尤其是在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商务方面,它们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和手段,给许多行业以及领域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就目
微/纳颗粒的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学、微机械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微/纳分离方法有过滤、介电泳、磁性分离、光镊子和超声分离等。过滤分离方法不仅有着过滤介质容
从财务管理信息化与财务内部控制概述说起,阐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并从系统控制与管理控制两个部分描述信息化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
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其结构与运营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的工作成为了一个
瑞马(RIMA)RS25S/30S补偿式堆积机 RS 25s是与中型轮转印刷机配备的补偿式堆积机的典范,加工速度可达6万份/小时,具有成熟的性能设计、突出的可靠性,且易于操作,维护成本低。功能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