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叙事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采用叙事的方法来讲叙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所积累的经验,对教育实习生的专业成长有着一定的帮助。刚刚走上教学实践岗位的我们,经历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的同时,人际关系、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也在发生着改变,这一阶段对教育实践者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跟中小学进行合作,给一批批的教育硕士提供了提前走上一线教学岗位的教育实践机会。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通过与中小学合作开发《探究科学》课程的计划,将一批批在校师范生送上一线教学工作岗位,使他们树立起科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使其成为一个学习团体的方式,对在校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也极为有利。我有幸地参与了“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创新实验”师资班的学习,亲身体验了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创新型师资培养的实践过程,并以教育实践志愿者的身份在北京市十一学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探究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工作。这种顶岗教育实践,对我来说是一种机会,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从一名学生转换为一名教师,不仅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以便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处理与同事与学生的关系,学会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到新的集体当中去。作为一名开始独立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的教育实践者,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重难点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管理上,都需要反复的斟酌与思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必须要尽快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便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处理和应对的人际关系相对复杂;教育实践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去帮助他们学习。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挑战。在这篇论文当中,我用教育叙事的方法,描叙了自己从一名挫败的工科生到一名自信的准教师的成长历程,尤其是在北京市十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一学期,使我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每个教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故事可能引起别人的共鸣,也有可能给别人以启发和帮助。希望我的这篇论文,能够对即将走上一线工作岗位的一些在校师范生有所帮助。这篇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叙事主题的确定、叙事结构的设计以及本叙事研究的可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本人工科生生涯时的挫败和不自信及其根源。大学时期,我所读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高中毕业之后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很随意的填报了志愿。进入大学才发现,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工作,尤其是在进行了学校组织的几次实习之后,我更加的不想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我在学校要求进行毕业实习时,选择去了一所小学从事相关教学工作。从面对没有任何情绪的机器到面临一群孩子,我很难转变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交流,甚至是害怕与学生交流;同时也由于自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师培训,每次走上讲台之前都很忐忑,站在讲台上也很紧张;毕业时应聘教师岗位屡屡失败。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我跨专业考研到师范专业,在种种的机缘巧合之下,被广西师范大学录取,结缘了“研究所”与兴华平台。第四部分介绍了恢复求职者本原身份的探究学习过程。通过参与考试评价项目以及创新实践师资班的学习等等一些活动,从探究科学到探究人生的感悟。第五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在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实习经历。从一开始作为一名新教师来到北京市十一学校充满好奇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以及面临的挑战,从一名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师范生到成为一名教育新手的角色转换,以及参与北京市十一学校科学必修课项目组的工作,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兴华科技运动会等等几个方面来展现自己在课程和其他方面的成长。第六部分主要讲述了我经过历练之后,蜕变为一名自信的准教师的过程。从一个挫败的工科生到一名自信的准教师,我对科学教育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重新找回了自己探究者的身份,意识到了教育叙事对教师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性。通过两年研究生生涯“学”与“教”的过程使我的梦想成为现实,我不再感到彷徨,不再怯懦,而是更加自信地在教师这条职业道路上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