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及神经阻滞对鼠神经病源性疼痛行为的治疗效应。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32只,在麻醉下制备成右侧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即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试验组。术后第4天开始,B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3mg/kg,C组行右侧坐骨神经阻滞、1%利多卡因1ml,D组行右侧坐骨神经阻滞、1%利多卡因1ml复合静脉注射氯胺酮0.3mg/kg,每天一次,连续7天。每天观测大鼠右侧后肢的热痛逃避反应和自发痛行为的变化。结果:各组之间大鼠的体重、麻醉药用量、术前及术后的热痛逃避反应和自发痛行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A组相比,B、C、D组在4~11天时自发痛反应和热痛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B组自发痛反应和热痛逃避潜伏期在4~11天与C组<WP=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B、C组相比,自发痛评分和热痛逃避潜伏期在4~11天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和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均能不同程度的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疼痛,而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是一种更为有效和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