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与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分别衡量了消费环节的购买价格水平和最终产品厂商的生产成本价格水平以及中间产品厂商的生产成本价格水平。在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与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相对高低和差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产者所获得利润水平。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这三种价格指数两两之间都形成了一种通胀型的剪刀差。对于中间产品生产厂商,PPI与PPIRM之间出现通胀型剪刀差。对于最终产品生产厂商,PPI与CPI之间出现通胀剪刀差。从理论上讲,PPIRM的下降,PPI的相对上升,或者PpI的跌幅,而CPI的相对上涨应带来生产厂商的利润上升。然而,实际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却一直是保持着负的增长速度,也就表明工业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大幅下降的。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CPI、PpI和ppIRM指数一直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CPI与PPI之间直接传导的关系或是通过PPIRM间接传导互动的关系与工业企业利润的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CPI与PPI出现通胀剪刀差,CPI呈上升趋势,PPI呈下降趋势,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滑。已有的文献中得出的研究结论或者总结的原因已无法解释当前CPI与PPI正向剪刀差、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的原因。在当前新的经济环境下,与已有文献的研究角度与方法不同,本文通过构建DSGE模型框架,能够为CPI和PPI之间的关系增加结构性的解释以及CPI与PPI出现剪刀差的原因,发现CP1与PPI剪刀差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从而更加深层次地解释CPI与PPI出现正向剪刀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的原因,为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破解CPI与PPI剪刀差态势进一步扩大,改善工业企业经营环境,防止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提供对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的范畴界定、研究框架、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和不足,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梳理总结形成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通胀剪刀差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关系的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了关于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机制理论,传统经济理论中PPIRM、PPI与CPI有多种传导机制。然后分析了 CPI、PPI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关系的相关研究理论,进而间接分析CPI与PPI剪刀差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理论关系。第三部分为通胀剪刀差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先对CPI、PPI、PPIRM、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数据加以整理,通过图表等形式对不同指标间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然后运用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第四部分为通胀剪刀差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进行的实证分析主要是运用前人构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来描述经济主体家庭、厂商、政府的行为,使用动态最优方法得出主体实现最优决策的条件即各部门最优化的行为方程,基于实际经济数据估计出模型相关参数,最后模拟经济系统的运行,经过脉冲响应分析得出结论。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本章给出了四方面的政策建议,首先改善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渠道,建立合理的价格传导机制,使价格传导更加通畅;其次,加快市场出清;再次,对于自然资源价格实施市场化定价机制;最后,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工业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