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先进的制度安排和理财工具,受到各国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基金业绩不但反映了受托责任,而且提供了投资决策有用信息,它是基会管理者的管理指南,是基会投资者的投资向导。它不但关系到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证券市场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提下,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就显得相当重要。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不仅是一种评价投资管理价值的方法,也是一种改进投资管理过程的反馈机制,它是基金业规范、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目前,在我国由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时间不长,国内早期对基金业绩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基金的单位增长净值及其增长率这样的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未能考虑到风险因素,容易出现基金管理人“操纵净值”的现象。虽然有学者采用风险调整后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但由于这些方法自身的缺陷,导致它们不能正确、全面、合理地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经过研究分析,本文总结出此类评价方法存在如下的问题:(1)大多数的评价方法都要求确定一个市场基准组合作为比较的基准,实证研究(Roll(1978),Grinblatt,Mark和Titman(1989)等)表明只要市场基准组合稍作变动,基金业绩的评价结果就会完全不同,而人们至今尚未找到一个公认的基准组合来对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2)近年来的实证研究(如Fama和French(1993),Carhart(1997))表明CAPM在解释股票收益时并没有涵盖各类风险因素,使得根据CAPM原理推出的结论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全面、合理地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本文采用与市场基准组合的选择无关,不受CAPM影响的基金业绩测评方法(Grinblatt和Titman(1993))来评估基金业绩,这是本文的创新之一。此外,考虑到单因素模型中增加小盘股组合超过大盘股组合的收益率和高账面与市值比股票组合超过低账面与市值比股票组合的收益率对基金业绩评价的效果较好(Fama和French(1993)),且众多学者也对这一结论给予了很高评价,我们采用一系列改进后的因素模型对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以弥补CAPM的缺陷,完善分析结论,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另外,本文对不同投资风格基金的业绩进行分析,以检验投资风格是否会影响基金业绩。最后,对风险调整后基金业绩评价指标与基金经理能力的评价结论进行综合分析,以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项五.此检验基金经理是否凭借内幕消息获得超额收益,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一。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对论文研究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为了使投资者可以了解分析方法及结论如何得出,在第二部分我们对研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在第三部分,我们对研究样本的选择及来源作了说明。接着在第四部分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基金业绩及基金经理的能力作了实证分析,并在第五部分给出分析结论及产生这些结论的可能原因。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基金获得的市场超额收益显著为负。基金经理不具有显著的证券选择能力,但具有并不显著的市场择时能力。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具有不同的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择时能力。经过风险调整后,大部分基金业绩优于市场基准组合;采用T-M模型、H一M模型对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具有一定的证券选择能力,但并不显著。利用TM一FF3模型和HM一FF3模型对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进行评价,我们得出基金经理没有证券选择能力的结论。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模型,基金经理的市场把握能力都较差,但同样不显著。综合分析后,本文得出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是依据对市场公共信息的分析得到的,并没有证据表明基金经理凭借内幕消息而获得超额收益。 关键词:基金业绩评价投资风格证券选择能力市场择时能力内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