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普安银鲫为研究对象,旨综合发育生物学、组织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抗氧化能力强弱和维生素C对其影响,并研究了Tf基因在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维生素C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将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添加到普安银鲫的孵化水体中,研究了维生素C溶液浸泡对普安银鲫出膜时间、孵化率、成活率及卵黄囊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C溶液浓度低于30 mg/L时,仔鱼出膜时间随着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孵化率、成活率、体质量和全长则升高。维生素C的浓度高于30 mg/L对普安银鲫的早期发育表现出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添加到普安银鲫的孵化水体中能促进其早期发育。2、采用生化的方法测定了正常发育组(0mg/L)和30 mg/L维生素C组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显示:(1)SOD、CAT和GSH-Px在成熟卵中具有活性,分别为(10.213±0.458)U/mg、(8.701±0.371)U/mg和(55.485±4.896)U/mg,属母源性抗氧化酶;(2)在正常组中,SOD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在心跳期降到最低,为(6.175±0.532)U/mg,随后其活性开始显著(P<0.05)上升;而GSH-Px活性则呈“升高-降低”的变化;(3)30 mg/L的维生素C组中,SOD、CAT和GSH-Px活性总体上高于对照组,心跳期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母源性抗氧化酶在普安银鲫胚胎发育的早期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添加到普安银鲫的孵化水体中能提高胚胎及仔鱼的抗氧化能力。3、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正常发育组(0 mg/L)和30 mg/L维生素C组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PCA)的含量。结果显示:(1)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MDA、PCA含量及LDH活性均呈“升高-降低”的趋势,均在原肠中期达到最高,T-AOC则逐渐增加;(2)30 mg/L的维生素C组中MDA、PCA含量及LDH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1)普安银鲫胚胎期受到的氧化损伤比胚后严重;(2)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能提高胚胎及仔鱼的抗氧化能力,有效降低胚胎及仔鱼受到的氧化损伤,提高其孵化率及存活率。4、采用RT-PCR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正常发育组(0mg/L)和30 mg/L维生素C组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转铁蛋白(transferring,Tf)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在成熟卵,受精卵和囊胚晚期中Tf基因均未表达,发育至原肠中期开始表达,之后成“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心跳期达到最高峰,出膜前期最低;在30mg/L的维生素C处理组中,胚胎期Tf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而出膜以后则高于正常组;Tf在胚胎期的功能是独立于其结合铁之外的功能,而维生素C的添加降低了Tf在胚胎期参与免疫等方面的功能,增强了其在仔鱼中运输和转运铁离子的功能。5、利用形态学和组织切片的方法,对普安银鲫循环系统的发育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普安银鲫循环系统发育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普安银鲫的心脏起源于原肠晚期的中胚层;受精28h后,心脏开始跳动,此时心脏呈短管状,位于头部的前下方,心跳频率约40-50次/min,红细胞开始出现;出膜3日时,鳃丝开始出现,随着发育的进行,血液在从躯干到尾部血管中的循环逐渐增强,通过组织切片可看出背部大动脉开始形成;出膜17日时,仔鱼体分支血管较为明显,鳃的结构发育趋于完善,循环系统开始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