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殖行为的季节性变化是动物体内生殖功能季节性变化的外在表现,内生殖功能调控作用主要通过性腺分泌的性腺激素来实现,研究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与性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动物繁殖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根据粪便与血液中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通过测定粪便中性腺激素水平来探讨动物体内性腺激素水平这一方法已在多种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得到成功应用,为研究动物个体性行为的生理基础提供新的途径,但这些研究对象基本为笼养个体、非群体或者人工环境的、小群体灵长类动物,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功能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缺乏自然环境和社会群体特征。自然的灵长类动物大多是集群生活,社会组成及社会关系必然影响性腺激素和性行为的发生,因此,以自然条件下、社会群体中灵长类动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性腺激素与性行为关系研究,对进一步揭示灵长类动物性腺激素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性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和科学意义。
本研究通过2005年lO月至2006年9月全年野外跟踪观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收集性行为数据的同时,采集特定个体新鲜粪便样品,经有机溶剂抽提,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粪便样品中睾酮和孕酮含量。分析自然环境下、野生社会群体雄性个体的性行为生理基础以及自然环境、个体差异以及社会等因素对性行为生理基础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①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行为特点;②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粪样性腺激素分泌特点;③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腺激素分泌水平与社会特征的关系研究;④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腺激素与性行为关系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①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行为特点:交配行为、性追赶、做鬼脸和性检查等性行为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01);年龄组之间性行为发生频次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高顺位个体与从属顺位之间差异性极显著(P<0.01),高顺位个体性行为发生频次较高,而从属顺位个体性行为发生频次较低。
②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腺激素分泌水平特点:黄山短尾猴睾酮分泌水平在采集日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其生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月间差异极显著(P<0.01),存在着极显著的季节性变化(P<0.01),交配季节睾酮浓度较高,而非交配季节浓度较低。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孕酮浓度在采集日间、月间以及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
③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腺激素分泌水平与其社会特征的关系:睾酮浓度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年龄组成显著相关(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睾酮浓度逐渐降低;与其顺位高低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高顺位意味着高投入,但是高顺位个体间睾酮浓度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而低顺位个体间并没有相关性(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顺位间个体孕酮浓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高顺位个体孕酮浓度与睾酮分泌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低顺位个体间并无相关性(P>0.05)。
④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睾酮的季节性变化是其季节性繁殖的生理基础:交配行为发生频次与睾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交配持续时间与睾酮浓度间并无相关性(P>0.05);性追赶、做鬼脸和性检查等性动机行为发生频次与睾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顺位和中年组个体表现出与睾酮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老年组个体性行为与孕酮浓度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高顺位个体性行为与孕酮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而低顺位个体性行为发生频次与孕酮浓度则无相关性(P>0.05)。
本研究支持了黄山短尾猴属季节性繁殖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结论,且性行为极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是雄性个体繁殖季节性的表现;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腺激素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是性行为季节性变化的生理基础,即:野生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行为随着睾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之,睾酮浓度降低,性行为频次减少:性腺激素与性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自身生理特征、环境因子和社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课题首次探讨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腺激素分泌特点以及性腺激素变化和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和揭示了短尾猴全年交配的生物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