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

被引量 : 101次 | 上传用户:qq11202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社会生活整体的重要构件,因而作为对人类社会生活整体发展一般规律理论理解的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学说必然包含文化观。深入挖掘和整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不仅是把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学说中这个长期被遮蔽的重要视野再现出来的需要,更是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学不可省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围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的前提性问题。进行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必须确立本研究的逻辑基点、回答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何以存在及得以存在的历史必然这些前提性问题。一、本研究的逻辑基点。当前,文化概念有几百种之多,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对文化这样一个歧义纷呈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是决定着文化观研究的基本方向及其所可能达到的深度。在中西文化基本涵义和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概念使用情况的省察基础上,我们认为,各种文化的内在本质在于它的精神性,一种文化一旦失去了它的精神特性,也就失去了它的“文化”意义;同时,表征着时代精神的“观念形态的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和谐文化”都指称的是狭义的精神文化,“文治教化”也一直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我们把狭义的精神文化确定为本研究的逻辑基点。二、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以社会生活整体、动态的生产实践和静态的社会结构等三个不同的层级结构建构起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在文化观方面主要运用了经验的方法、从后思索法、科学抽象法、整体性的方法等研究方法和现实的历史叙述、辩证的方法两种叙述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确证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存在。三、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得以确立的社会历史前提。由生产力与交往形式辩证运动所引发的社会的巨大变革所引发的在现实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层面上实际地发生着的思想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冲突与裂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英法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等理论资源,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政治实践与理论批判活动的深入等使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得以产生成为历史必然。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发展轨迹。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一个由理性历史决定论的信奉者到新的文化观的开创者的转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也经历了一个孕育、形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一、从《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段时期是马克思文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博士论文》承袭了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它所反应出来的文化观是黑格尔基本立场的同时又具有鲜明青年黑格尔派理论色彩的以自我意识为本体的理性主义文化观。然而,《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遇到了“物质利益”的难事,动摇了他曾经的观念史逻辑的理性决定论信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认为,不是国家的理念产生出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把自己变成国家。这标志着一个唯物地理解文化理论的方向被开辟出来了。二、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时期,实现了对文化史观的扬弃,从而确立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唯物史观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文化史观“主词和宾词之间关系”的颠倒,从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实践本质出发,阐明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实践过程,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但对自己早期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清算,和以往的文化史观实现了最为彻底的决裂;而且把“现实的个人”看作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并从意识的起源和发展的角度论证了文化对社会生活的依赖关系,确立了文化唯物论的基本诠释原则。《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正式形成。《共产党宣言》不但以经典的形式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一般原理,同时又对世界历史境遇下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见,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三、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理论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文化观。《资本论》不仅阐明了社会有机体中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生产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深刻剖析,科学地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立论基础。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不仅阐明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多样文化发展的内在一致性,而且对社会结构系统尚未分化的史前社会人类文化发展状况在更高层次上有了新的理解和新的阐发,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恩格斯晚年在历史唯物主义通信中强调,要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理解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是交互作用的,并在论述人们怎样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意志合力”思想,进一步确认了文化因素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生活的不同的层级结构创立了具有一定理论体系严整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与解释原则。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及其劳动实践出发,阐明了文化由以生发的内在根据,确认了人们的观念文化不过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观念表达和精神体现,从而确立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文化唯物论的理论基础。在此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他们文化观的终极性解释原则和过程性解释原则。他们把精神文化确定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明确了观念文化的发展最终要受经济基础发展的制约、“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始终是文化发展进程的决定性因素的终极性解释原则。同时,他们又对文化的发展进程做了过程性的辩证解释。他们认为,社会精神文化并不是消极地受动于经济因素,而是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并能动地作用于经济因素甚至在某种限度内改变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整体性视域下的精神文化生产。社会整体性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社会整体性精神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始终并以方法论的形式表征出来。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科学地阐明了精神文化生产的内涵,在社会整体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阐明了精神文化生产发展的规律性,在各要素交互作用和历史性联系原则下阐发了精神文化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预见了精神文化生产的全球化趋势,从而科学地阐释了精神文化生产思想。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历史正当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统治阶级总是力图把社会精神文化当作服务于本阶级统治的工具,使社会精神文化以“阶级维护意识”和“观念上层建筑”的面目呈现出来,这就是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但他们对具有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文化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否定上,他们认为,任何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存在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一定历史时期都起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文化的历史正当性。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历史正当性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社会条件下社会精神文化现象的全面理解。四、科学文化——一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敏锐地发现了科学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他们把科学文化作用的性质定位于一种精神生产力和革命力量,阐明了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力应用于物质生产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巨大作用,并对科学文化的资本主义应用展开了无情的批判,指明了只有推翻奴役人的资本主义制度,科学文化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其巨大的价值。第四章,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社会价值。就历史价值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深刻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各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无论是列宁的文化理论,还是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都能够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众探寻到基本的理论依据,它们的基本精神和实质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内部观点各异,但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就是: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力求从文化领域中找到战胜资本主义的突破点,从而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也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继承关系。就现实价值而言,文化全球化与文化转型的现实境遇凸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现实语境。从总体上看,丰富的思想资源使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一直是我们在当代境遇下进行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的理论宝库;内化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为文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合理的思维方式;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在当代诸多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具有强大的理论优势。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对我们当下文化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中机动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网成为了改善交通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公交线网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低灌注视网膜病变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眼底表现及青光眼症状具有特征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低灌注视网膜病变的最常见原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由于
随着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展开,沈阳市对口支援新疆塔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积极、顺利的开展起来。曾维书记在对塔城市的考察调研中指出"十年援疆,规划先行",并对
排球,作为当今世界三大球之一,曾是我国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但其目前开展状况却远不及篮球、足球运动。对于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状况,国内很多知名专家和学者都做过详细
农村牧区公共产品是全社会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牧区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衡量农村牧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村牧区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牧区发展、农牧业增效
自1998年以来,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内蒙古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地方财权的扩
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产业园作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空间载体,近年来数量上逐渐增加。本文选取城镇群地区产业园
“智慧”是王小波思想中的核心命题之一。所谓“崇智论”,在此指的就是王小波对智慧的一种推崇的态度与观念,而这种对智的观念深受罗素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更具有西方文化上
近十年来,骨质疏松已逐渐被公认是导致老年人疼痛、畸形、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5岁以后,每10年骨骼脱钙率为3%。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通信分会管理应用中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通信分会申报管理势在必行。对本在线申报系统的积极使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