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社会转型期崭露头角的作家王朔,他有12部小说被改编成13部电影,并且王朔本人担任编剧的电影就有10部,他成为迄今为止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数量较多的大陆作家之一。王朔小说和改编的电影共荣共生,叙事策略在主题和形式两方面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论文通过对王朔小说的细致研读和改编电影的赏析,将研究眼光放置于叙事学视域下,通过叙事主题和叙事话语两个叙事学层面对小说改编为电影的叙事策略进行剖析,进而找到两种艺术文本间重构的叙事特色,从整体掌握电影叙事对小说叙事进行译写的方法以及王朔小说改编的得失,希望能够为电影改编研究添砖加瓦。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论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还有研究现状和创新点以及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方法。第二章概述王朔小说电影改编历程和改编探因。首先梳理王朔小说被改编的历程,接着探讨王朔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的原因,总结为两个原因:镜头化的叙事手法和口语化的叙事语言。第三章探讨王朔小说电影改编叙事主题的重构,这一章将叙事主题的改编分成了强化和转移两种形式的变化,得出王朔小说中有三大主题在电影改编中是进行强化的,分别是追逐灿烂的青春、解构传统的权威和“父慈子孝”主流意识的回归,还得出王朔小说中有两大主题在电影改编中是进行转移的,分别是将“沉重生活”转移为“温情人间”、将“忏悔向善”转移为“堕落从恶”。第四章探究王朔小说电影改编叙事话语的重构。本章结合王朔小说和改编电影的实例从人物、情节和视角入手,比较三种叙事话语在原著和电影中的不同体现,认为改编者通过对原著中人物特性和数量的改变以及情节适当地增加、删减和改造来传达叙事主题,通过对原著中叙事视角合理地调整使影片呈现独特的叙事效果。第五章是对王朔小说电影改编叙事的得失考察。一方面王朔小说的改编有成功之处,拓宽了作家和作品的生存空间,实现了小说和电影两种艺术的双向交流和借鉴,也带动了电影产业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王朔小说的改编有不足之处,制约了观众的审美想象能力,也弱化了作品的主题深度。在王朔小说改编电影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改编事业做出反思以及为改编文化提出建议。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给予改编事业发展前景美好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