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鲜皮是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发现其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可入药用于治疗牛皮癣、湿疹等皮肤疾病,此外还可以用于黄疸、风湿、慢性肝病的治疗。为进一步探索白鲜皮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多样性,我们对中药材白鲜皮进行提取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深入探究其化学成分。将白鲜皮原药材粉碎,采用70%乙醇-水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浓缩得到浸膏,按溶剂极性的大小先后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浸膏进行萃取。通过使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和调节不同的溶剂配比来摸索合适的柱层析条件,分别对石油醚层和二氯甲烷层进行了粗分,将其分离成若干个流份,接下来对每一个流份进行细分,综合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开放柱色谱、分析型及制备型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样品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接下来对白鲜皮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一维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结合质谱确定单体物质的化学结构。本课题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白鲜碱(1)、茵芋碱(2)、γ-崖椒碱(3)、hoplopine(4)、dasycarine(5)、glycolone(6)、7,8-dimethoxymyrtopsine(7)、8,9-dimethoxygeibalansine(8)、8-methoxyflindersine(9)、3-醛基吲哚(10);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梣酮(11)、radicol(12)、kihadanin A(13);此外还有3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厚朴酚(14)、β-谷甾醇(1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6),其中化合物10、14、16为白鲜属内首次分离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2为白鲜种内首次分离到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