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该问题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发展而淡出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人们对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感也开始出现。社会不公平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使人们的社会冲突意识增强,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可能会危及社会稳定。因此研究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公平感,尤其是个人的分配公平感在社会转型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的数据,以认知层面的收入分配公平感为因变量,结合结构决定论和归因理论的观点,验证社会阶层变量、归因方式变量对分配公平感的影响,并探讨归因方式在社会阶层影响分配公平感的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同时,文中也检验了年龄、性别、城乡、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地区因素、时代因素等控制变量是否对分配公平感产生影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序次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检验研究假设。本研究发现:(1)不同的社会阶层变量对分配公平感有不同的影响。收入水平对分配公平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居民的收入越高分配公平感越强;受教育程度对分配公平感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分配公平感越弱;职业地位对分配公平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职业地位越高的居民其分配公平感越强;综合性的客观社会阶层变量对分配公平感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主观社会阶层对分配公平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主观社会阶层越高的群体分配公平感越强;主观社会阶层向上流动和不变的群体比主观社会阶层向下流动的群体具有更强的分配公平感。(2)不同的归因方式变量对分配公平感有不同的影响。越是将成就和社会不平等作内归因的群体,他们的分配公平感越强;越是将成就和社会不平等作外归因的群体,他们的分配公平感越弱。(3)主观社会阶层对分配公平感影响的过程中,个人成就内归因和社会不平等外归因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变量和归因方式变量在影响居民的分配公平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呼吁国家采取有效政策提高人们的分配公平感,可以通过优化制度结构、促进社会资源在各阶层间的公平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措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