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译小说一直是翻译界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之一。但是,作为林译小说最受欢迎之一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后文简称《撒》),却一直未受到翻译界的充分重视。到目前为止,对《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对译本和其所采用的本土化翻译策略缺乏深度研究。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撒》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 本文采用描述对比研究方法,运用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分析《撒》译本本土化翻译策略及其实现途径,从诗学改写视角分别分析译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塑造以及叙事方法中的本土化翻译策略,从而揭示出:受本土主流意识形态以及诗学的影响,林纾在对《撒》中的场景、人物和叙述方式进行翻译时采用了大量的改写策略,使译文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特征。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理论视角以及本文的框架作了简介。第二章讨论译本中对环境描写的本土化改写。译者主要采用四字短语及删减多余的方式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场景的描写加以修改,以符合本土传统诗学的要求。第三章主要讨论译本对人物塑造的本土化改写。译文遵照中国传统诗学对人物描写的规范,从眼睛、皮肤等容貌方面对女性进行改写,从外表,侠义精神和动作方面对男性进行改写,以此迎合传统读者的阅读趣味。第四章主要讨论叙事策略上的改写。译者通过加强情节的规划和推进,使用介入式叙事、增加评论、注释、和对术语的解释,使得译文在情节铺陈上更加具有中国风格。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其局限性,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仔细对比,本文有以下发现:“信”并不是衡量翻译的唯一标准;本土化翻译有助于打破中西交流的障碍,提高译入语文化的地位。但是,本文篇幅有限,主要从改写理论的诗学角度着重分析译文中的改写策略,有待展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