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块茎干燥之后可以入药,我国自西汉时期史书上即有记载,至今其用药历史达两千年之久。但由于过度采挖,野生半夏已日渐枯竭,而栽培半夏受各种病毒和虫害侵害严重,产量逐年递减,品质退化严重,药材质量很难达到药用市场的要求。本试验对半夏脱毒组培苗繁育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半夏脱毒组培苗繁育:利用半夏茎尖为外植体,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方法筛选出最适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2.0mg/L2,4-D+1.0mg/L KT+30g/L蔗糖+7.5g/L琼脂,得到浅绿色颗粒状,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继代增殖两次后转接于丛生芽分化培养基:MS+1.0mg/L2.4-D+1.0mg/L6-BA+1.0mg/LNAA+30g/L蔗糖+7.5g/L琼脂。丛生芽分化而成的试管苗达到3cm左右时转接于能够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5mg/L IBA+0.2mg/LNAA,得到生长良好,根系健壮的试管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0%,植株脱毒率达88%。2、一步成苗法:以半夏的地下块茎为培养材料,最佳灭菌时间组合为:酒精消毒15s之后再用HgCl2浸泡处理15min,将消毒过的材料接种后观察记录植株的长势和各方面的生理指征并筛选出半夏一步成苗最优培养基:MS+1.0mg/L6-BA+0.5mg/LNAA+30g/L蔗糖+7.5g/L琼脂,移栽之后植株的成活率达85%。3、半夏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半夏单株重量与主叶长、株高、主叶宽和茎粗等指标呈密切正相关。在半夏的高产栽培技术方面,通过单因素控制,分别设置3种不同种茎规格、5种栽培密度、5个采收期,得出以下结论:半夏产量与种茎规格、栽培密度和采收时间有很大关系。直径为1.0~1.5cm的小块茎为种子可以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栽培密度为10cm×12cm时的收获指数和繁殖系数最高,此密度设置最为合理;在8月底、9月初采收的块茎产量最高。